徐 莉 |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教师,首届荆楚教育名家,知名儿童课程设计师“我喜欢做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首届荆楚教育名家、楚天卓越教师、2016年第二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这只是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教师徐莉的一部分荣誉。

    而徐莉影响最为广泛的,或许就是她“课程设计师”的身份和实践。

    2018年,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陶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徐莉时,称她为“儿童课程规划设计师”,在徐莉看来,这短短的一句话是对自己职业的一次官方认定。

    徐莉自称“课程设计师”,设计就意味着架构、创造。徐莉用近20年的时间试探教师职业的边界:一个老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上,拥有的自主权究竟能够有多大?

    工作的前几年,喜欢“特立独行”、善于深度思考的徐莉开始审视课程改革:到底谁来做课程决策?思索良久,她觉得“应该是在地头的人”。“教师本应参与课程标准、内容的制定,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人。”徐莉说。

    2001年,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大幕拉开,武昌实验小学成为最早起步的学校,徐莉恰是学校核心课题组成员。

    “记得最早接受的指令是找到学生感兴趣且有价值的主题,不能与现有所有学科的教材内容重复。为此我不得不去翻看各科、各版本、各年段教材,关注各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现有课程未曾涉及的主题,寻找适合学生且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渐渐地,徐莉被动地转变为一个积极的课程产品生产者。这也让她看到了课改的另一片天空:超越教材,理解课程,而非死盯教材揣摩编者的意图。

    由此,徐莉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改革之旅,探索“级任制教学+科任制教学+弹性课段教学+协同教学+连续性进步教育”多元复合模式,实现一个班级乃至一所学校的个性化课程定制。

    “设计保护装置,从二楼将装着生鸡蛋的保护装置扔下去,回到教室后再一起讨论”“采访学校里的一个工作人员,提交一份完整的采访记录”……

    用一张张任务单替代大部分的集中讲授,让任务带领孩子自由自主学习,这是徐莉的常态课——你很难判断这是一节什么学科的课,这节课也很有可能不在教室里完成,而且时间也并非传统的40分钟。

    这样的课,有历时一个月的大主题探究,有历时一天的体验活动,有连堂的专题学习,有单课时的交流分享……非常灵活,学习方式也丰富多样。徐莉说她“不希望被学科定义”,所以当被问起“你是教什么学科的老师”时,她会俏皮地反问一句:你何必在意我是什么学科的老师呢?

    独立撰稿人吴若姝评价徐莉时道出了她的“难与苦”:选择做一个“课程设计师”,必须进行跨越众多学科的探索与钻研,特别是“攻坚”那些自己本不擅长的科目,并寻求融会贯通之道。其中的辛苦与付出,超出单一学科的数倍。

    “我喜欢做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所以做课程设计,然后不畏惧在课程实施中经历各种不确定。”徐莉还特别强调一句,“这对于我而言不是困难,而是非常好玩的。”

    当记者问她“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时,徐莉答道:“竭尽所能争取教师的课程自主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