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影像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胡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胡适(1891-1962),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

    1953年离台赴美,专心著述的胡适,在1954年2月18日,为参加“国民大会二次会议”返回了台湾。陈之藩去看他。但因陈诚来访,两人只谈了短短不到20分钟。有如下对话——

    胡适问:“什么时候回来的?”

    陈之藩反问:“从哪里回来?”

    胡适答:“从美国。”

    陈之藩说:“从台北到高雄我都买不起车票,怎么去美国?我做梦也没有到那里去。”

    胡适回美国后,给陈之藩寄来了一张支票,是留学的保证金。陈之藩收到支票后却因为没有钱买机票,又不好意思再向胡适开口,隔年才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陈之藩毕业后,应聘到曼斐斯城的一所大学任教。得到工资后,向胡适偿还了当年的钱。

    收到陈之藩的钱,已经是三年后的1957年10月15日,胡适给陈之藩写了一封回信:

    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

    接到信的陈之藩大为感动。胡适去世后,陈之藩公开了这封信,专门写了一文:“这是胡先生给我的最短的一信,却是使我最感动的一信。如同乍登千仞之冈,你要振衣;忽临万里之流,你要濯足。在这样一位圣者的面前,我自然而然地感到自己的污浊。他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原因是:永远有利息在人间……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澄明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

    把利息放在人间,这可不是胡适的偶然之举。他是常常这样做的。

    早在1920年,作家林语堂获得官费到哈佛大学做研究。没过多久,林语堂人虽顺利抵达美国,但“官费”却迟迟跨不过太平洋,他陷入了困境,只好向北京大学文学院打电报告急。不久,果然收到了2000美元,林语堂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回北平的林语堂,向时任北大校长蒋梦麟面谢汇钱事。蒋先生问道:“什么2000块钱?”他根本不知道有2000美元的事情,原来救苦救难的“菩萨”,是当时的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

    1930年初夏,学生罗尔纲即将从中国公学毕业,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走历史研究的道路。于是给业师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写信,希望恩师能推荐他去某个研究机关或图书馆工作。

    胡适表示无能为力,却对他说:“你毕业后,如果愿意到我家来,我是很欢迎你的。”罗尔纲大喜过望,到老师家既能亲炙师教,在辅导恩师两位公子功课的同时还能赚点生活费,何乐不为?可是没过多久,母亲病重,罗尔纲决定回家尽孝。写信对恩师一家的厚待深表谢忱。胡适也回了一封信,信中说:

    你觉得家乡环境不适宜你做研究,我也赞成你出来住几年。你若肯继续留在我家中我十分欢迎。但我不能不向你提出几个条件:

    (一)你不可再向你家中取钱来供你费用。

    (二)我每月送你四十元零用,你不可再辞。

    (三)你何时能来,我寄一百元给你作旅费,你不可辞。

    罗尔纲正是有了胡适的帮助,后来才成为太平天国研究领域的专家。我想,这就是胡适放在人间的利息吧。

    另一位弟子吴晗,考取清华大学,但上学费用没有着落。吴晗向老师胡适求助。胡适当即修书一封予清华大学负责人,要求校方给予特殊关照。于是,清华大学为吴晗安排了一份整理“大内档案”的工作,月薪25元。不仅如此,为了让弟子安心求学,胡适再借给吴晗40元,作为入学后的专门购书费。吴晗说,胡适对他的“盛意深情”让他“今生愧怍无地”。

    对弟子不仅借钱、汇款、推荐工作,还把海内孤本脂批《红楼梦》借给周汝昌,周氏终得一登红楼唐奥,成为一代红学大家。这些胡适放到人间的“本钱”,真的都一本万利了。

    胡适不仅对弟子这样,对普通人也是如此。林语堂曾写过一个生动案例。

    台北有个卖芝麻饼的叫袁瓞,空闲时也读些有关政治的书。有许多问题使他困惑,于是写信向胡适请教,一来二往,他们持久而亲密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多年来,袁瓞常到胡适的办公室去看他。胡适出门,总先写信通知袁瓞,以免袁瓞枉跑那么远的路去找他。有一次袁瓞以为自己生了鼻癌(后来才知道不是),胡适替他写了封信,介绍台大医院院长给他看病,并表示愿意代付一切费用。所幸后来并非鼻癌。胡适的这种“存利息”于人间的胸怀,依旧没有改变。

    倘若以为胡适只是这样温和宽厚对待弟子、友人的君子,那是误解。温文尔雅的胡适,亦有金刚怒目时。罗尔纲出版了《太平天国史纲》一书,对于罗尔纲“专表扬太平天国”,胡适大为不满。“中国近代自经太平天国之乱,几十年不曾恢复元气,你却没有写。你又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受了太平天国提倡通俗文学的影响,我还不曾读过太平天国白话文哩”。同样,对于周汝昌爱写文言文的批评,胡适也是不留情面的。

    这就是作为师长的胡适,作为教育家的胡适。在生活上对弟子温和宽厚,对待弟子的学术研究则是一丝不苟。正如他给罗尔纲的信里说的:不苟且。

    正因为如此,胡适那些放在人间的“本钱”,确已都“一本万利”了。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