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图纸缤纷四季:将自然写进童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庄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春夏秋冬,融于自然之中,万事万物,在宇宙间自然生长。

    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小学是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3月5日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2018年9月新建复校。在复校之际,学校就明确了要坚守和继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于是,学校根据四季变化和校园环境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特点着力打造“缤纷四季”综合性课程。

    课程目标

    “缤纷四季”课程通过感知季节变化,了解季节常识,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对季节进行表达和创想,并将语文、音乐、美术、书法、科学、劳动等课程融为一体,是集德智体美劳“五育”为一身的综合性课程。课程通过观察、感受四季更迭变化,让学生了解四季特点,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综合,培养学生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画四季、唱四季、写四季,感受四季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动手、动脑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内容

    “缤纷四季”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人文、艺术、科技等为元素,多学科融合,以观察、探究、实践为途径,帮助学生增强人文底蕴和文化素养,获得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与分享,并不断尝试突破、勇于创新。

    根据课程目标,学校确立了“春之醉”“夏之乐”“秋之美”“冬之韵”的主题课程,各主题又确立了“探索与发现”“审美与理解”“实践与运用”等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体验与感悟、动手与动脑、观察与想象的能力。

    课程实施

    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大力挖掘各学科教育资源,将“缤纷四季”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中,发动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从而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春之醉

    “绘春景”,美术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繁花似锦的大自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春天;“临春诗”,书法课上教师让学生临摹描写春天的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韵味;“种春植”,劳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小农场种下春天的种子;“知春节”,科学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春天节日“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尝春食”,综合实践课上师生在学校食堂共做青团,品尝春天的食物。在多元体验课程的熏染下,学生于盈盈笑语间感受缤纷的春色。

    ?夏之乐

    学校每年开展夏天重要节日“端午节”系列活动,包括知端午习俗:包粽子、吃粽子,多彩鸭蛋画,编制五彩鸭蛋篓等;让学生了解夏天节气,开展“竖蛋”比赛、创意折扇制作大赛等;带领学生自制夏季冰饮、夏季小食,吃出清凉一夏;在体育课上学习游泳,找寻水中乐趣。学校还会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画出、写出“我的夏天”。

    ?秋之美

    科学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找秋天,感受从夏到秋的季节变化;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把找到的秋天画下来,或把秋天的树叶拓印下来;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写一写秋天的美景;回到家里,学生与父母一起制作“秋天的水果创意拼盘”。

    ?冬之韵

    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画出冬日不一样的美景;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读读写写冬天的古诗,并且做成书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科学课上教师让学生探寻动物“冬眠的秘密”,再画一幅生动的“冬眠画”;音乐课上师生一起唱起美妙的冬日歌谣;回到家中,学生与父母一起寻找冬天的美食。就这样,冬日的韵味在读写唱画中弥漫开来。

    课程评价

    “缤纷四季”课程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而终结性评价更关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过程性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等方式进行,评价课程学习的出勤率、参与度、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课程作业完成的质量。终结性评价邀请教师、家长、学生通过作品的呈现方式、呈现效果进行生生互评、家长评和教师评,采用等级评定或使用描述性语言的形式呈现。

    “缤纷四季”课程彰显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呼应学校“亲生活”教育的办学特色,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围绕四季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引领学生跨学科、跨边界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样态。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