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齐鲁师范学院基地领航名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召开,与会专家指出——新时代好校长应当具备六种思维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褚清源) 5月29日,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齐鲁师范学院基地领航名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举行。本次会议由齐鲁师范学院与中国教师报联合主办,来自山东省内外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玉华在致辞中指出,“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是为了帮助参训校长进一步凝练教育思想,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校长。同时,引导支持参训校长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开展教育扶贫,加强对口支援、协作帮扶等社会服务,辐射带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质量提升。

    在主题报告环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分析了好校长的成长路径。他认为,好校长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特质:一要有教育情怀,二要有教育智慧,三要有领导能力,四要有好的学习与修炼习惯。

    “好校长不是一个永久的标签,只是对以往办学成绩的肯定。作为校长,永远保持谦虚姿态,关注师生真实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于京天表示,校长要警惕学习的几个误区:一是缺乏方向和既定目标的学习;二是学习不彻底、不透彻、不通透,浅尝辄止;三是学习不客观、不全面;四是不能放平心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五是热衷理论创新,忽略实践研究;六是学而不习,说而不练。

    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吕同舟以“新时代呼唤有新思想的教育家”为题,分享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他提出,新时代好校长应当具备六种思维能力,即政治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国际思维能力、生命思维能力、问题思维能力。

    关于系统思维能力,吕同舟指出,要按照系统推进的逻辑来看待教育改革,既要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层次的教育协调起来发展,又要考虑教育内部教学模式、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全过程的系统发展。同时,要在社会系统大发展的全局中考教育改革发展的可行性和实现路径。关于国际思维能力,吕同舟表示,校长既要明白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更要明白办好中国教育本身就是参与国际竞争。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教体局局长、历城二中校长李新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历城二中以“人生在勤,志达天下”为校训,采取“素养”教育战略,从行为习惯到道德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每天坚持3000米、唱好课前一支歌、观看《新闻联播》、评选班级之星等。学校在注重常规管理的同时努力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科技创新、陶艺和艺术体育已成为三张响亮的名片。

    在分论坛上,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王蕾、山西省实验小学校长贾嵘、海南省三亚市第九小学校长吕锐等领航名校长和山东当地的名校长,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高新分局局长、潍坊市高新区东华学校校长李玉良,山东淄博市高新区第八小学校长傅琴等分享了各自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成果。与会专家现场作了点评。

    据了解,2018年4月教育部通过专家评审遴选了13所高校作为第二期“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培养基地,齐鲁师范学院是其中之一。自2018年7月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齐鲁师范学院基地正式启动以来,齐鲁师范学院高站位、宽视野的课程设计和缜密组织的培训赢得了参训校长的高度认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