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变给学生童年的礼物——广东省江门市原雅学校的教育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曾有一名男生因为玩滑板摔伤,处理起来很麻烦。于是有人建议校长谭昌永,凡是玩滑板的学生,其家长必须和学校签订安全协议:受伤者后果自负。但是,谭昌永最终没有接受这一建议。“我们不能因为‘安全’而将责任转嫁给家长,更不能因此束缚了学生。现在的孩子都被过度保护了,学校要给孩子一份‘肆无忌惮’的底气。”

    ——————————————

    “最近,有一位家长给学校买来了几十本《正面管教》。”广东省江门市原雅学校校长谭昌永手里拿着其中一本给记者看,“这不是给学校的,是给新加入家长课堂的家长的礼物。”

    2020年春节后,因为新冠疫情,谭昌永开始通过家长课堂与家长一起共读,并由此组织了一个可以自由参加和退出的线上读书会。参加读书会没有门槛,只要带着一颗“愿意为孩子而改变的心”即可,学校免费提供书籍。他们共读的第一本书便是《正面管教》。一年多来,读书会从线上到线下,不断有人主动加入。家长聚在一起,谈读书的感受,分享“学以致用”养育子女的实践心得。

    “家长为什么愿意赠书?”记者问。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从中受益了。”谭昌永说。读书,不仅缓解了家长的焦虑,还让他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多了一些信心。因为共读,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为学校最信任的伙伴。

    “自由”的另一种可能

    走进原雅学校的校园,满眼风景。综合楼的阅读大厅是校园的“扉页”,穿过大厅后,视野便开阔起来,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茂盛的榕树、棕榈、翠竹等与白墙黛瓦的教学楼,组成了一幅富有意韵的“中国画”。

    谭昌永认为,校园的生态环境便是孩子们最大的教室。他想按照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建一所“庭院+书院+学院”式的学校。所谓庭院,主要指庭院式的建筑风格;所谓书院,旨在倡导一种“对话交流、言传身教”的书院式教育;所谓学院,即聚集更多专家的力量,与教师一起进行创新行动研究,让来自教学田野的研究成果不断融入学校的实践中。

    与“学院”相匹配的教室,由教学区、教师办公区、综合休憩区组成。每间教室就是一个独立的“平层别墅”,原雅学校实行的是小班化教学,小学一个班26人,初中30人。

    这里的学生比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明显多了些“野性”。这种野性不是粗野,而是因为“自由”而释放的儿童天性。

    课间,学生可以爬山爬树,可以玩滑板轮滑,甚至可以下河摸鱼捉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踩着滑板就冲出了教室,甚至可以踩着滑板回宿舍。当然,这里还有丰富的社团课程,学生可以骑马,可以种菜、烘焙,制作陶艺等。

    一年前,曾有一名男生因为玩滑板摔伤,处理起来很麻烦。于是有人建议谭昌永,凡是玩滑板的学生,其家长必须与学校签订安全协议:受伤者后果自负。但是,谭昌永最终没有接受这一建议。“我们不能因为‘安全’而将责任转嫁给家长,更不能因此束缚了学生。现在的孩子都被过度保护了,学校要给孩子一份‘肆无忌惮’的底气。”谭昌永说,“学生自然成长,才能成为自然的孩子。”

    在“玩”这件事上,原雅学校尽量不给孩子太多限制。“很多年以后,你忘记了曾经学过的数理化,但一定有一块难忘的滑板,那是你怡然自乐、幸福快乐的童年。这份怡然,这份快乐,会伴随你坦然无惧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谭昌永特别重视学生的“玩”,他说,让学生尽情地玩,就是让学生“生有可恋”。这话听起来并不“高大上”,但如此真实。

    长满故事的地方

    莫赫刚转入原雅学校的时候,一门心思想要逃离。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身上的问题几乎都是相似的,莫赫也一样。他有深度“手机瘾”,贪玩,情绪不稳定,在班级里总是犯各种“小错”。莫赫是一个典型的“起床困难户”,按照班主任刘瑶的话说,每天早晨上不上早自习要看他的心情。因为不愿意进教室上课,他竟然故意着凉,让自己感冒。刘瑶带着莫赫先后3次去医院看病。如今,经过一个学期的“拉锯式互动”,莫赫已经收拢心思回到学习上来,成绩不断提升,最近他给班主任透露,自己的学习目标是期末进入班级前10名。

    记者坐到了莫赫对面,问他:“为什么后来选择留在原雅?”

    “这里能干的事情很多,可以玩滑板、打篮球,还可以钓鱼,老师对我们干涉不多。”莫赫说,“班主任对我很好,以前在其他学校,老师只关心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刘老师不是这样的,她是发自内心地关心我。”

    采访当天,记者在校园里偶遇了一位家长跟一名女生在交谈。谭昌永介绍说,女生并不是这位家长的孩子。原来,一年前这位家长的孩子刚转入学校时,情绪很不稳定,总是说不想上学。但是,半个学期下来,孩子喜欢上了班级、老师和同学。

    作为受益者,这位家长知道新转入的孩子需要格外关注,就自发加入关怀新生的行列。每周来学校看望自己孩子的时候,她都会准备两份礼物。

    在原雅学校,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新生能很快融入集体。这里的学生之间不是以分数交往,而是以兴趣爱好和真诚交往。三(5)班语文教师秦紫莹说,选择留在原雅学校工作,很重要的原因是校长并不过度关注分数,而是格外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学生如何玩好。“我觉得能坚持这一点非常不易,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校长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则是另一番景象。

    谭昌永是一位“爱玩”的校长,才高艺多。学校萨克斯管社团组建后,每天下午社团时间,谭昌永会准时到约定的教室跟学生一起训练。跟着学生,谭昌永学会了吹萨克斯、吹葫芦丝、玩轮滑。学生组团教校长成了他们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谭昌永玩轮滑技术颇高。为了让学生体验“征服困难、挑战怯懦”的成就感,他跟学生一起训练有难度的花式轮滑。一次,他在完成一个新动作时不慎摔倒,胯骨当场摔裂。但他却不以为意,他觉得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的伤痛值得。

    长跑是原雅学校的一个保留节目,这得益于师生每天下午5点开始的“跑步半小时”。广东地区多雨,有时候,即便是雨天学生也依然坚持跑步,如果这时谭昌永在学校,他一定会冲进雨中领跑。

    学生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到校长办公室“吃大餐”。谭昌永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开放式厨房,是学生的专用厨房。只要在学校,每周他都会在这里“请客”,轮流请不同班级的10名学生来吃饭。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吃饭,谭昌永希望,将一次“吃大餐”创造成这些孩子学生时期的“关键事件”。

    一日城市生存挑战

    一块钱,能干什么?在原雅学校,这个问题背后意味着难忘的生存体验。每年,原雅学校的学生都会参与一场“一元城市生存挑战”体验活动。学校将学生按初中、小学高段、中低段打乱组合,6名学生混编成一个小组。每位学生只有1元钱和1瓶水,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为期一天的校外生存体验。这一天,学生自己要去挣餐费和回学校的路费。

    在繁华的街市,只有1元钱,没有手机,没有银行卡,只有一双手,学生能hold住一天的挑战吗?这显然是一次对学生智商、情商、理财能力的多重考验。

    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的学生却四处碰壁;有的到理发店帮助打扫卫生,还有学生带上自己的吉他或葫芦丝,试图通过才艺打动路人……学生赚钱的办法花样百出,完全超出教师的预期。

    学生唐显冰所在的小组一开始不断碰壁,去饭店打工,老板以他们“年龄均不满16周岁”而拒绝了。一直到下午两点半,这些学生终于在跟店主说明情况后,通过打扫饭店卫生换来了报酬——每人一碗米饭,外加一点清炒白菜。尽管每个人都饿坏了,但在吃饭时,初中学生还是主动让小学生先吃。

    另外一个小组,到了下午1点钟只赚到了10元钱,只能买一碗面,每人吃一小口。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饥饿感的他们,回到学校分享心得时泪流满面。

    所有学生都体会到,靠自己的力量“吃上饭”是如此艰难。在这种煎熬中,有人想到学校食堂太好太亲切,也有人为自己经常挑食而羞愧不已,更多的学生在拼命争取打工的机会。

    有一种挑战,叫作“生存挑战”;有一种勇敢,叫作“与陌生人说话”;有一种智慧,叫作“合理分工,团队协作”;有一种尝试,叫作“自力更生,填饱肚子”。这是原雅学校的一门独特课程。在谭昌永看来,不只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学会生活,当学生离开父母和教师的庇护,他们才有机会开始长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