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力校长孙先亮:教育要摆脱“狭隘的打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7-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做教育,走进孩子心灵是很难的事。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就要让孩子自己表达、表现他们的发展欲求。有些孩子喜欢跑,那我们就让他们跑,喜欢做机器人、搞科技研究,我们就尽力提供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学生喜欢做什么让他们自己去做,给他们机会,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才有意思。我们学校建设了近40个创新实验室,每次去实验室,看到孩子们沉浸在研究中,我就觉得有责任让更多的孩子找到他们自己的方向,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

    教育变革离不开哲学引领

    中国教师报:教师职业倦怠是一大难题。您是如何突破教师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让他们从“高原”到“高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

    孙先亮:教师都是有人格尊严的,也是需要自由的。从教育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的教育过程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要随着学生的不同进行调整,教师的付出不能简单地按照一些既定程序展开,学校应给教师自主研究和思考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这既是对教师专业的认可,也是对教师真正的关爱。

    面对优秀的学生群体,面对他们未来的塑造,每一位老师都要做一名创客,在颠覆、创新中体验“此处别有洞天”的幸福。

    青岛二中这些年先后实施“凤凰计划”“双优工程”“1+1+N超带动计划”,以“分层次评价、分层次培训”的方式,根据评价结果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发挥了培训的激励作用。以课题定制式培训,激发教师自主参与培训的热情,实现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支持,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与“高原期”,实现教师专业化、持续化发展。

    中国教师报:您曾撰文指出,作为教育人,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应该读点哲学,校长更需要具备哲学思维。您为什么如此青睐哲学?

    孙先亮:是的,教育人需要具备哲学思维,沉浸于哲学思维,才能保持仰望星空的定力,形成哲学思维,才能有坚持教育创新的功力。

    刚好,最近在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一书。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内容和目的的事业,只有以理性的思考和实践做教育,才能回归教育终极价值:人是目的。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哲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正如罗素所说:“哲学的价值就在于哲学所考虑的对象是重大的,而这种思考又能使人摆脱个人那些狭隘的打算。”

    今天教育的变革创新同样离不开哲学的引领。

    美国教育家杜威表达得非常清晰:“只要稍微有一点儿教育史的知识,就足可证明,只有教育改革家和革新者才感到需要教育哲学。那些墨守成规的人只需要一点点动听的话语来为现存的实践辩解。”

    当然,拥有哲学思维的前提,就是要有哲学的阅读、学习和思考。

    (孙先亮,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青岛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走向价值领导》等专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