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班队会和“告状”说再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学班主任经常为一件事感到头疼,那就是“告状”。

    我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丁老师,他拿了我的橡皮”“丁老师,他踢了我一脚”“丁老师,他今天没有戴红领巾”!一到课间,这样的“告状”声就此起彼伏,虽都是一些小事,但令人劳神费力。

    面对爱“告状”的孩子,总要想想办法!思来想去,我决定召开一次“如何告状”的主题班会。

    当我宣布班会主题时,孩子们不禁笑出了声。“丁老师,你要教我们怎么告状?”赵梦佳惊讶地问。

    “是的,你们会告状吗?”听得此言,孩子们都默不作声了。也许在他们看来,承认自己爱“告状”是一件丢人的事。

    “同学们,其实告状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做得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明白很多道理!”孩子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脸上露出疑虑的表情。

    “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是因为受委屈,有的说是想找老师帮忙,也有的说是因为生气。

    “什么时间告状最合适?”孩子们一致认为应该在课间,老师不忙的时候。

    “如果老师没有时间处理怎么办?”有人小声说。

    “定在每周五的晨会课吧!这样不会占用老师太多时间,也可以把一个星期的事情解决了。”班长提出了这个建议,我们都觉得不错。

    “下面,我们确定告状流程。”我播放了一段法院开庭的视频,孩子们看得非常投入。看完后,我提议在班里开设“班级小法庭”,专门处理“告状”问题。孩子们听了都想赶快试一试。于是,我们当时就开庭受理了一起“告状”案件。

    首先,我请原告李伟上台,李伟面对台下的“陪审团”显得有点紧张,告状也变得没有了底气:“我想告我的同桌张宁。我在写作业的时候,他碰到了我的手,我的字写歪了。”

    听完原告的陈述,我请被告张宁上台为自己辩护。张宁严肃地走上讲台为自己辩护:“我不是故意碰李伟的,而是拿书本时不小心碰到了李伟。”

    这时,我请“陪审团”发表意见。许多孩子举手想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张宁,你碰到李伟后有没有道歉?”我着实惊喜,这些孩子“办案”还真有模有样!张宁显得有点慌张:“没……没有。”

    “这就是你的不对,做错事一定要先道歉。”张宁听了,立刻给李伟道歉。

    此时,李伟的紧张感没有了,一脸轻松的表情。他说:“我现在已经不生气了,我接受张宁的道歉,他不是故意的。”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

    接下来的每周五晨会课,我们班都要开庭“审案”,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过了一段时间后,周五晨会课没有人上台告状了。原来孩子们已经把“班级小法庭”这套解决矛盾的办法用到了平时。

    “班级小法庭”化解了学生之间的矛盾,避免了问题严重化。“班级小法庭”让学生习得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了与他人的相处之道。我也从“告状”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班级建设中,这着实是渡人渡己的“好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