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边”学校:下一站的“主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精准扶贫走向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前后相继的重大战略。

    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学校特别是各具特色的“田边、水边、山边”的学校,既被寄予厚望,更由此迎来了发展良机。换言之,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广大的“三边”学校必将成为下一站的“主场”。

    “三边”学校,是我们在长期的发展乡村教育的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略带自创性质的概念。首先,相比起通常人们所言及的乡村教育,它更具有鲜活的具象感,能够更引发社会的持续关注;其次,相比起一般只把乡村教育当作落后、薄弱代名词的“刻板印象”,它更具有资源的独特性,能够更引发人们对乡村教育的优势发现;再次,对于广大“三边”学校的教师而言,相比起私下里人们说起乡村教育的那种感叹与无奈,它更具有某种自得其乐、寄情山水的“浪漫性”。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才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三边”学校不只是一个地理方位名词,更是一种资源优势、发展特质和精神质态。它是教育的根须,是文化的根脉,更是未来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乡愁地标。

    也正是源于以上认识,我们才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发展“三边”学校早已超越了教育单一系统的范畴,早已突破了仅仅教书育人的单一任务,上升为文化存续、全面振兴的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所以,“三边”学校理所当然将成为乡村振兴下一站的“主场”。

    当前,制约“三边”学校成为乡村振兴“主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地方政府与社会层面对“三边”学校的定位存在摇摆性。习惯于以GDP思维对待乡村学校,仅仅从经济成本角度,而不是从乡村整体振兴角度去看“三边”学校的去留存撤,将“三边”学校视为单纯的包袱、负担,一旦出现生源减少、教师流失等现象,首先考虑撤、停、并,而不是保护、支持与提升。这样一来,客观上导致了许多乡村品牌学校的凋敝、乡村学校办学质量的下滑。其实,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发展“三边”学校不能只算经济账,不能只算分数账,还要更多算算政治账、文化账、文明账。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自身层面对“三边”学校的发展策略存在片面性。特别表现在思想认识上,觉得对“三边”学校已经“照顾”很多了,再加大投入也是浪费;在发展机会上,觉得热点学校、重点学校的成绩大家更能够看得见;在发展评价上,觉得一把尺子量下去,乡村学校肯定坐在后排……如此,客观上导致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学校发展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也使得“三边”教师内心“凉凉”。凡此种种,在笔者看来,既是对“三边”学校、“三边”教师的巨大误解,更是对中央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片面误读。

    如何应对现实挑战,让“三边”学校真正走向乡村振兴的“主场”呢?我认为有三个重要任务:

    一是要立足当前,让“三边”学校“活下去”,也就是切实解决好“三边”学校的去留存亡问题。在投入层面、管理体制机制层面和资源保障方面,着力解除“三边”学校的后顾之忧。既然“三边”学校发展事关整个乡村振兴,那么理所当然要建立健全全社会齐抓共管乡村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尤其要重点做好“三边”学校布局规划,加大学校发展的资源供给,以法治思维代替GDP思维,以生态思维代替经济思维,以生长思维代替救助思维,以确保“三边”学校能够在乡村振兴中活下去,活得更好。

    二是要着眼长远,让“三边”学校“好起来”,也就是要切实解决好“三边”学校内涵发展、整体提升的问题。在加大投入、全面治理,让“三边”学校办学条件、周边环境等“硬起来”的同时,要抓住全面实施“双减”政策的契机,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评价激励“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加大从分数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的力度,加大城乡教师与校长交流轮岗的力度,加大“三边”教师待遇保障和专项培训、表彰的力度,努力让“本土”优秀教师留得住,更多优秀教师“进得来”;努力让“三边”学生在学习中“静下来”,在生活中“乐起来”,在生命成长路上“跑起来”。

    三是要凸显“磁性”,让“三边”学校“亮起来”,也就是要切实解决好“三边”学校的个性发展、特色发展问题。一方面,要努力挖掘“三边”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建构充满磁性的活力课程,不断提高“三边”学生学习的融合性与生长性,增强主动发展、自觉发展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努力发挥“三边”学校与“三边”教师在乡村振兴与乡村文明建设中的示范性、辐射性作用,真正让“三边”教育人成为乡村文明的使者,让“三边”学校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线。以笔者所推动的“三边”学校实践为例,地处茅山老区的镇江句容市茅山中心校,扎实建构“茅山娃”课程,让地方资源成为孩子成长的“会说话的教材”;而地处扬子江边的镇江扬中市新坝幼儿园,长期秉持“一沙一世界、一水一江洲、一风一中国”的办园理念,让农村娃娃享受不一样的优质学前教育。这样的“三边”学校已经成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教师也成为当地最受尊敬的人。

    “活下去”“好起来”“亮起来”是“三边”学校走向乡村振兴“主场”的“三部曲”。但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实践证明,在我国向着全面现代化迈进的新起点上,真正推动“三边”学校走向“主场”最为关键的还不是投入问题、方法问题,而是我们每一个利益攸关者的情感问题、态度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总之我们认为,实现乡村振兴,“三边”学校必须成为下一站的“主场”,也必然成为下一站的“主场”。这必将是一场考验教育工作者信心、智慧和韧性的马拉松。为此,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做好准备、端正态度、强化意志。对待“三边”学校,我们要“同情”更要“同行”,要“批判”更要“发现”,要“播种”更要“耕耘”,要“坚守”更要“等待”。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镇江市教师发展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