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教育论坛在济南召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褚清源) “双减”之下,学校到底该如何做?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近日,由齐鲁师范学院、济南市教育局、中国教师报联合主办的济南市第三期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和第二期优秀教育管理者建设工程人选最终考核暨“高品质教育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给予了回应。

    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吕同舟以《“双减”形势下的学校如何做》,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夏雪梅以《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为主题作了专题分享。

    吕同舟总结了“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原因。他认为,“双减”的目标是把孩子从沉重的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中解放出来,把家庭从日益沉重的校外培训经济负担中减下来,把无序发展的校外教育市场规范化。对于如何执行“双减”政策,吕同舟提出了学校双减的“四治理”思路,即“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四治理”同步同行、协调共进,方可更好应对政策之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夏雪梅在报告中指出,所谓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对真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通过创造性重构知识来解决问题,形成富有创意的成果。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包括确定核心知识、形成本质问题、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高阶认知策略、确认主要的学习实践、明确最终成果形式和公开方式、设计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等方面。项目化设计分为活动项目设计、学科项目设计和跨学科项目设计。

    主旨报告结束后,济南市6位优秀学员代表围绕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主题做了典型发言。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文军、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任张斌、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魏薇等专家对学员的汇报进行了点评。

    论坛第二天,济南市第三期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和第二期优秀教育管理者建设工程人选分11个组迎来了最终考核。各组答辩专家围绕评审材料、陈述答辩情况,结合名师与优秀教育管理者的成长规律,对工程人选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据了解,近年来齐鲁师范学院在“新师范”办学主体上形成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办学特色,校内校外两方师资共同参与、线下教学与线上培训两个课堂相互结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类资源相互支撑、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两种研究协同推动。在济南市名师优秀管理者培养工程中,齐鲁师范学院通过课题研究、集中培训、跟岗学习、专业自修、建立名师工作室、组建发展共同体等多种方式开展分类、分段、分学科群组培养培训,培养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素养厚实、教育视野开阔、管理创新和特色明显的优秀教育管理者或教育专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