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课程变魔术变出“思维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魔术是骗人的把戏。”这话着实不假,但也让许多人产生了“魔术=骗人”的错觉。经过10年的魔术学习、表演、比赛以及教学,我深刻认识到魔术的内核不是“骗人的技巧”。因此,我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开设了“魔术思维”课程,这门课的主旨不在于教学生如何成为一个魔术师,而是提倡多维度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寻找最优质的解决方案。

    课程由十几个课时组成,第一节课就要学习“魔术师需要严守的规则”,教会学生遵守魔术规则以及尊重他人表演。接下来要学习的是“纸牌魔术”和“硬币魔术”的经典流程和基本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如何表演魔术,还更注重魔术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拓展能力。因此,我专门用多个课时讲授这部分内容,包括“敢于失败”“将真实目的隐藏于合理之中”“学习一心两用”“了解逻辑推导以及体系进化”等主题。

    从“学习一个魔术”开始

    从“纸牌基础手法”开始,学生走入魔术的大门,我的开场白是:“想要真正体会魔术,你需要先学习一个魔术。”

    1. 请准备一副纸牌,把大小王取走,邀请一位观众从你手中取走一小部分纸牌(方式随意),麻烦他偷偷数一下多少张,不要告诉你。

    2. 拿起你手上剩余的牌(牌背朝上)并这样告诉取牌人:“你取走几张牌,就请你记住我这里的第几张牌。”

    3. 开始一张张翻开纸牌并依次叠放在桌上,同时说: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数到第十八张时就可以停下来,询问观众是否已经记住那张牌。

    4. 将18张牌翻过来一起放在手上剩余纸牌的最下面,然后收回观众手上的牌也放在最下面。

    5. 拿起牌表现出要感应纸牌位置的样子,告诉他“如果我没感觉错的话,你的牌在第34张的位置,麻烦你一张张数出来看一下”,然后等待观众不可思议的眼神。

    这类魔术在圈子里有个别称叫“全自动流程”,意思就是只要照做,不需要特别的道具和手法,魔术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如果魔术课程都是这种“填鸭式”教学,学生可能会感觉学到了非常多的魔术,但其实没有什么真正收获,这也不符合我开设“魔术思维”课程的初衷。

    魔术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前人创作魔术时的奇思妙想;那么,魔术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自主探寻前人的思想,体会蕴含在其中的逻辑关系。

    以上面的纸牌魔术为例,它的解密工具就是数学。假设观众取走了(n)张纸牌为A叠,那么手上剩余的纸牌就是(52-n)张;之后数了18张,剩下的纸牌数量就是(52-n-18)张,也就是(34-n)张为B叠;之前一张一张正面朝上放牌,因此这18张牌的顺序完全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观众记住的牌就在这堆牌的第n张。按照魔术的要求,需要将这18张牌放置在B叠下,结合刚刚所知——观众记住的牌就在第n张,这时就可以得出观众记住的牌的位置就是(34-n+n),也就是第34张牌。

    当然,在课堂上这部分内容是不会被直接展示出来的。学习魔术就像思考问题,其过程就如同从散乱的拼图中寻得最关键的一块,教师要做的不是直接把学生送到目的地,而是告诉学生目的地在哪里——可能会有点远,但不会走不到。

    变得更加不可思议

    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我让他们尽可能地回忆魔术的表演过程。人的记忆是跳跃式的,一下想起一个细节,过一会儿又想起另一个细节,学生不断填充细节,教师负责记录并引导学生对细节进行梳理和思考,最后一同将整个过程完美复述。从毫无头绪到发现一个细节时的兴奋,到思考这个细节是否准确时的疑惑,再到最后将所有线索串联在一起时的满足——学生的思维过程完全呈现在他们的表情里。我会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清晰的文字图表将思考的过程以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也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拓展,进而创作出更有趣、更多变的魔术效果。

    如何让上面的纸牌魔术变得更加不可思议呢?我在学生的答案中感受到他们思维的活跃与灵动——消除数字与纸牌之间的直接联系。这个魔术有两个关键数字,一是开始时数的18张牌,如果模糊掉这个数字,在观众眼中就变成了随机数量;二是揭晓时给出的确切数34,如果变成碰巧选到正确的牌,那么一切就会看起来非常随意且无法操控。学生在思考中有许多有趣的尝试。

    比如数牌,可以采用误导观众听觉的方法:刚开始按照“第一张、第二张”的方式数,然后念“第六、第七、第八”,再然后念“十三、十四”……语音语调随之不断减轻减弱。观众对于数了多少张牌不会特别在意,而语调不断减弱所传达出来的讯息是“不想太浪费时间继续数下去了”,结合观众想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事”的心理,表演者就可以营造出“不浪费双方时间”的假象,把真实目的隐藏在合理的行为之中。模糊“34张牌”的方法也不少——魔术的表演方案不是唯一的,每个人在表演中都可以结合心理学和数学技巧给出不同的方案,这是魔术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在这部分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的内容。

    不要太早停下思考

    虽然魔术本身自带神奇与惊喜的特性,但是“魔术思维”课程不应该以魔术表演或魔术手法为主,不然学生更像是“玩”了一节魔术课。因此,应该以表演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魔术的内在奥秘和实现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会请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有效与无效”的分类。比如“为什么会知道观众选的牌是什么”,这类就是无效问题;相反,“如何知道观众选的牌是什么”,这类就是有效问题。第一个问题偏向于向他人寻求直接的答案,第二个问题则更偏向于思考原因。虽然最终结果都是知道观众选的是什么牌,但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所产生的行为会完全不同。

    魔术还有一个属性:如果可以完美还原看见的魔术,就可以把第一次看见时的震惊和喜悦完美复制到观众身上。因此,魔术课程永远不会缺少分享,学生分享他们在表演时出现的“状况”——成功时的自豪,遇到刁难时的机敏……无论怎样,他们眼里闪烁的永远是自信。

    当然,“魔术思维”的关键一环就是直面失败。没有人喜欢失败,但是有时候失败也是最好的礼物。因为失败,就会寻找原因,然后重视它、解决它,在解决的过程中出现新的思考,有些甚至是从未出现过的极佳想法。

    魔术就像是一块比萨饼,如果想让它变得美味,就必须添加各种佐料:精准的语言表达、优雅的形体、合乎逻辑的过程、丰富的知识体系……这些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当学生因为对魔术涉及的某个知识点感兴趣,进而去了解知识点所处门类的其他知识,然后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来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时,魔术学习便开始了正向循环系统。

    那么,上面的纸牌魔术一定要数18张吗?不要太早停下思考哦!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