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你可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春季学期尤其关键,要面对学习压力和对未来的恐慌。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陪伴,同时不断告诉他们“你可以”。但是,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班的不少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他们要么不想学,要么想学而不知道从哪开始,然后进入一个不想学、学不会的恶性循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对他们才是最好的,便总是板着脸——只要他们能考上高中,其他怎样都没有关系。

    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很害怕我,虽然听话却少了朝气和活力。我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吗?我喜欢这样的学生吗?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读高中是学生的唯一出路吗?答案都是否定的。其实,我想要的是学生打心底信任我、接纳我。

    改变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打造专属于我们的昵称。最终,我们选定“敏拔”这个称呼,普通话发音为“敏哥”。我喜欢这个霸气的名字,这是我与学生之间独特的称谓。

    我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家远的学生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有时需要某样东西家人不能及时送达。我便买来学生常用的物品设立“百宝箱”,学生有需要可以自取,用完之后归还或补上即可;拔河比赛时,我激动地为他们加油助威;体育早训时,我和学生一同早起训练;有人表扬他们进步显著时,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许多瞬间,我就像学生的母亲,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距离学生越近我越清楚地看到,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进步,他们也想成为老师口中、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但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那么,如何帮学生重塑学习信心?

    我想到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合理目标。在教学中,我找不同难度的习题布置给不同的学生,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能够帮助提高计算能力的题目;给中等能力的学生布置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在此基础上仍有余力的学生,我再布置更深的题目。学生完成作业后,我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批改: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批改作业后再一一讲解;对中等能力的学生,统一批改后个别解答;对需要拔高的学生,他们可以在我办公室自行对答案。

    令我惊讶的是,许多此前不交作业、上课睡觉的学生开始讨论题目的解法,甚至放学后主动留下来补习。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辛苦的,但无疑也是快乐的,特别是看到自己进步时,他们发现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如今,学生已经顺利毕业,当我与学生挥手告别,心中几许欣慰几许失落。但是,一段关系只要倾注了爱就会意义非凡。虽然我们都开启了新征程,但一起经历的时光会变成人生的养分,让生命更加充盈。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汝城县泉水镇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悦读·话题“研”磨一本书     下一篇:童心绘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