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提升青年教师艺术素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需要是行动的开始,教师培训更是如此。就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而言,当前农村美育“短板”问题因师资短缺越来越凸显,而师资短缺问题仅靠政府解决也不现实。为此,立足区域实际,培养“一专多能”教师是当务之急;而从人的发展角度看,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兴趣单一,普遍缺乏艺术素养,引导教师树立积极而高雅的兴趣爱好,同样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甘州人意识到,最好的培训是基于解决问题,满足发展需要的培训。该区在去年9月,启动了“十百千”青年教师艺体素养提升三年培训计划:每年培养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导师各10名,三年培养农村音乐、体育、美术种子教师各100名;三年内确保2000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掌握一门相应技能。

  四方聚力,合力打出“组合拳”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在困境中摸索,在探索中完善。”甘州区教育局局长刘文说,“孩子不能等,教育问题更不能等、靠、要。”于是,区教育局全体班子成员达成共识:确定培训工作的“四个优先”(决策优先执行,困难优先解决,经费优先落实,专家优先配备),确保“四项工作落实”(组织机构、人员、场地落实,工作时间落实,经费落实,设施设备落实),破解难题,合力推进。

  首先,确保组织机构和场地、人员落实。成立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研究会,遴选全区音体美名优专业教师担任理事,组成导师团队,承担培训任务,并颁发聘书;确定具有学科优势的学校作为音、体、美学科教师培训基地,挂牌培训。

  其次,确保时间落实。为不占用教师休息时间,培训从原计划的周六调整为周三、周四、周五分散进行。要求各学校、幼儿园在学员培训期间,不安排教学任务,确保按时参加。

  再次,保障经费落实。在区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区政府精准投入,为培训“买单”,区教育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培训经费管理办法”,资金下拨学校,专款专用。为来自农村的参训教师补助一定的交通费、伙食费。

  最后,确保设备配置。去年一次性投入经费30万元,为美术书法教师培训基地添置书法、绘画等教辅材料和专用桌凳;投资40万元,为音乐教师培训基地购置乐器46种;今年投资250万元,为体育教师培训基地修建高标准塑胶操场。

  三条途径,提供自主菜单

  课程设置的质量,决定培训的效果。为适应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培训采用分班实施的办法,开展分层教学。音乐、体育、美术均设基础班和高研班。没有专业基础的编入基础班,从头学习;有专业基础的编入高研班,持续提升。按“满足需要,技能提升,分层设计”的要求,精心设计课程:

  一是突出选择性。课程设置做到三个提前:模块提前安排,主题提前确定,课程提前公布。按照调研、研发、实践“三步走”方略,音体美学科主讲教师先后开发舞蹈、电子琴、声乐、合唱、葫芦丝、武术、绘画、素描、篮球等20多种技能课程以及师德报告、才艺展示、拓展训练等实践课程,并提前一周在教育信息网上公布,供学员选择学习。

  二是突出针对性。为推进武术和足球进校园,体育研究会开设了足球和武术提高班;为了让器乐进农村课堂,丰富大课间活动,音乐研究会精心设置了葫芦丝、锅庄舞等课程;为普及书法课,美术(书法)研究会设置了临帖、研帖等研修课程。

  三是突出实效性。为了培养学员团队意识,此次培训还利用甘州区青少年实践基地的优势,设置了室外拓展训练课程,开展一日拓展训练。

  低重心、多层次的课程设计,为学员学习提供了保障。从2015年9月第二届培训班报名情况看,参培学员人数超过700人,比计划超出200人。

  三面突围,提升培训品质

  区域培训容易走入“萝卜炒萝卜”的尴尬境地。为此,甘州区始终坚持高标准选择专业授课教师,采取“基地学校考察推荐,学会审核上报,区教育局审核决定”的方式,通过聘请名优教师、专家以保证培训质量。“专家介入”为培训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同时,从三方面突围,提升培训品质。

  通过协同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区教育局制订下发管理办法,将培训纳入学分管理,教研室统筹协调,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培训保驾护航;学会和基地分工不分家,学会主要负责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基地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学会、基地协同管理,增强了管理的实效性。

  以科学评价提升质量。印制学员培训守则,制订考核细则,按照阶段检测、集中展示、专业考察等3种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对合格的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在实践中延伸质量。除了集中培训外,甘州区还设置了学员到原学校跟岗学习、导师线上指导等培训环节,让学员在实践中巩固提升培训成果。

  经过一年的实践,培训效果非常明显。80%的青年教师从专业知识零起步学起,经过一年培训,均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走向“一专多能型”专业成长道路;教师合唱团和乐队已初具规模,专业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明显提升;同时基地校无论从师资能力、设施设备,还是办学品位,均有提升,办学特色更加明显。“行政+学会+基地”的培训模式,使教研室、学会、基地学校三方建立了合作互补关系,打破了旧的、封闭的、单一的行政化培训模式,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填补了县区教师无培训基地的空白,同时音体美专业教师的短缺问题也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