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正在不断地被边缘化。如何破解乡土文化中出现的虚化、空心化问题?乡村教师责无旁贷。 乡村教师身系乡村文化复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华文明在传统意义上被称为乡土文明,主要是因为过去的私塾、祠堂、宗族、家谱、家庙、家训、家礼和各种形式的祭祀礼仪,构成了传承数千年之久的乡土文化体系,培育了传统乡村忠孝仁厚的风俗,成为中华文明生命活力经久不衰的源泉。

  传统文化扎根在中国传统的以农业为本的乡村社会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乡村文化的复兴,才能有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复兴。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所以,守护好乡村社会、乡土文化的根,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正在不断被边缘化,乡土文化出现虚化、空心化问题,追求经济富裕已成为乡村社会的唯一目标。乡村原有的传统教化体系,如私塾、宗祠、族长、乡绅和家教系统逐渐消失,导致乡村道德养成和自治秩序基础的动摇,摧毁了儒学的“根脉”。

  乡村教师作为乡土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人”,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当地村民一道重建被破坏的乡村文化生态,重塑乡村人的人生价值和教化体系。他们除了可以在教育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应在乡村文化的复兴中发挥作用,这是我们“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主题的应有之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