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歌和远方。”此话唤醒了许多人心中曾存的那份纯真与梦想。湖南省吉首市90后音乐大男孩吴双驹,大学音乐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到湘西山村当一名特岗教师。在他心中,虽然身处大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3年前,刚过完23岁生日的吴双驹肩挎一把京胡,来到地处湘西的溆浦县大华学校。此时,他获得一个新的身份:特岗教师。这个阳光帅气的90后音乐大男孩,毕业于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音乐专业,痴迷京剧和京胡,有“湘西小梅兰芳”之美誉。

  山乡第一次传出迷人的京胡声

  吴双驹是国粹艺术爱好者。他不仅学会了京剧的演唱技巧,还学会了京胡、月琴等多种京剧常用乐器的演奏方法。2012年,他参加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十一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因扮相靓丽,唱腔优美,获得二等奖和新秀奖,并荣获“中国京剧双十佳票友”称号。因此,在这所有76位教师1200余名学生的山村学校,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上过电视登过大舞台见过大世面的“名人”。

  来到学校后,这个“大名人”雄心勃勃想在这里撒播一批种子,带一批弟子。但是,山里人观念落后,家长们期盼的是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跳出“农门”显亲扬名。学京胡、唱京剧?纯粹是不务正业!更有人甚至连京胡两个字也从未听说过。

  碰了一鼻子灰的吴双驹苦笑着摇头,但仍然起劲儿地在那间偏僻的教室里拉京胡,照样卖力气吊嗓子。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来打发乡村漫漫长夜,二来“学一门技术活不容易,别让功夫荒废了”。他相信,“总有一天,孩子们会喜欢的”。

  果不其然,2015年学校元旦汇演,吴双驹一段精彩的京剧演唱,让听众如痴如醉,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也赢得了一批五体投地的“校粉”。自此,每天有一帮孩子跟在他身后,咿咿呀呀开始练唱京剧。

  吴双驹趁热打铁,拉着京胡,把京剧一路带到课堂。孩子们第一次知道,“歌”还可以这样唱!尽管那咿咿呀呀的“怪腔调”折腾得大家上气不接下气,有时一个“啊”字九曲十八弯,让每个人憋红小脸屏足气,但大家却乐此不疲。有一次,他的得意弟子韩怡希、张佳乐给中心学校校长有模有样演唱了一段,校长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场奖给一台电子钢琴,整个校园沸腾了。

  第一次当班主任“蛮拼的”

  自从走上三尺讲台,吴双驹就被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天真的童心迷住了,深深地喜欢上教师这份工作。过去靠边站的音体美也被重新拾起来,他把每堂课上得风生水起,把班上的孩子调教得生龙活虎,还第一次让五年级学生见识了中华祖传的宝贝——毛笔。练毛笔字那天,孩子们僵硬地握着笔杆,像握着一条条扭动的水蛇,满脑门汗涔涔的,紧张、兴奋得嗷嗷叫。

  到校不久,吴双驹就被委以重任——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

  第一次“当官”的吴双驹也是蛮拼的。小学班主任,做的基本上是一些婆婆妈妈的事,对在城市里长大的吴双驹来说,真是勉为其难了。班上留守学生多,每周的生活费要及时收到手上,再统一交到食堂,否则怕学生弄丢。一日三餐,班主任带队把饭菜抬到教室,帮着盛饭打菜,再看着孩子们吃完。晚上还要查寝查铺,掖被子关门窗,哪一项不细心都不行。夜深了,谁肚子痛、谁发烧,班主任也要钻出热被窝,忙不迭地往医院里送。

  班上有一个留守弱智学生叫小希,父母离异,父亲是个残疾人,长期在外打工。11岁的孩子只有一米高的个头,经常莫名地肚子疼和手脚痛。一次课间孩子肚子突然一阵剧痛,口中竟呕出一条10多厘米长的蛔虫,在场的同学惊吓不已。吴双驹赶紧带孩子去看医生,得知这主要是由于孩子长期不讲卫生、营养缺乏所致。吴双驹心酸不已,按医嘱给孩子开了蛔虫药,买了钙片,此后再也没有出现吐蛔虫、肚子疼等情况了。

  小希还有梦尿的毛病。一次他又尿湿了被子,吴双驹把自己的被褥给铺上,和几个寄宿生一起把脏被子洗干净。小希非常感动,把吴老师送给他的一直舍不得吃的几个苹果洗干净,切成小块分给帮他洗被子的同学。看着本来有些弱智的孩子也学会了感恩,吴双驹欣慰地笑了。

  农村孩子胆小、拘谨、害羞,看见老师不是躲就是跑;在课堂上几乎都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自问自答。最令吴双驹生恼的是,山里的孩子没有讲普通话的习惯,因为阅读量少写不出作文

  苦思冥想之后,吴双驹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书架,用自己的工资,加上从父母那里“借来”的几百元钱,购买了120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在教室设置了一个图书角。孩子们非常高兴,不再满世界疯跑,一有时间就围在图书角前,阅读热情高涨。吴双驹又不断往图书角“加料”,不少孩子也主动从家里带来自己的图书放进去,外班学生也时常来“蹭书”看。

  为了训练孩子们讲普通话,吴双驹自费给全班46个孩子每人购买了一本《弟子规》,带领大家在班会和早读时间朗读,开展“小主持人培训”、“故事大比拼”、“唐诗竞背”、“词句听写”等活动。几个月下来,山里娃的普通话学得像模像样,他们从课外书中积累到许多词句,也懂得了如何去尊重和帮助他人。看见自己的“小把戏”发挥了大作用,吴双驹心里很有几分得意,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一定会变得更优秀。

  自告奋勇去基层的“最基层”

  大华学校下设5个村级小学,是基层里的“最基层”。由于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大家都不愿意到村小工作。眼看2015年秋季开学在即,就在学校领导一筹莫展时,吴双驹竟然自告奋勇要求下到偏僻的小黄村小工作。有同事问他,你傻呀?你连转正都没有,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你为什么主动去?吴双驹淡定一笑,幽默地用京剧唱腔拖长声调回答:“反正都是教书,到哪都一样。”

  每天天蒙蒙亮,吴双驹就起床,背一个包,揣一瓶水,骑一辆自行车匆匆赶往学校。公路坑坑洼洼,颠颠簸簸,灰尘飞扬。天热时,鼻子、耳朵、眼框尽是黄土灰,成了不用化妆的“黄眉老怪”;要是碰上雨天,汗水雨水加烂泥,就更“淋漓尽致”了。每天来回20多里路,有人问他在村小感觉如何,他照样用京剧唱腔回答:“还不错,锻炼了体力,增长了见识。”

  小黄村小有一个学生叫燕平,孩子很瘦,平时破衣烂衫,邋里邋遢。吴双驹到村小后,看见孩子趿拉着一双又大又破的拖鞋,每天走很远的山路来上学,就记在心上,利用一次到县城学习的机会给孩子买了一双漂亮的新鞋。让人大为意外的是,吴双驹竟然还在人生地不熟的县城,不知用何种方法感动爱心人士“化缘”了两大纸箱衣物回来!穿上衣服、鞋子的那天,燕平高兴得满操场跑。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特岗教师吴双驹的事迹逐渐在溆浦县传开来。2015年10月,他被推荐为溆浦县“无私奉献好青年”候选人。2016年1月,湖南广播电视台为其制作《村小的歌声》专题节目,在“金鹰纪实频道”《故事湖南》栏目播出。2016年2月,他被评为溆浦县优秀教师,成为特岗教师的榜样。

  而这位酷爱京剧的90后大男孩,笑称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在山村学校,有清新的空气,有京胡,有诗书,青春同样精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