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站的高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次,看到教师对学生试卷中几道试题的评判,让我很忧虑,也很纠结。

  试题一:五年级品德试卷填空题,标准答案为课本上的句子:“我们有责任减轻父母的(忧虑)和(苦恼)。”有学生答:“我们有责任减轻父母的(忧愁)和(烦恼)。”教师判为答错,扣了分。我问那位学生:“你知道这道题错在哪里吗?”学生答:“老师说,跟书上的内容不完全一样。”我愕然。

  试题二:二年级语文试卷辨字组词,两个字为“汗”和“汉”。有学生给这两个字组词为流汗、汉水,教师把学生答的“汉水”一词判为错误,扣了分,并在旁边批注了“汉族”二字。可我们本是居住在汉水流域的人呀,教师怎么就知道学生心中想的不是汉水这条河流呢?我清晰地记得,教师在这道题旁边又标注了“汗水”二字。我又愕然。

  遇到这种状况的不仅仅是我,还有一位广东的教师也发现了许多类似的问题。

  比如,用“小朋友”“一群”“做游戏”“在”“草地上”这5个词连成句子,有学生答“草地上,一群小朋友在做游戏”,结果被教师判为答错,因为标准答案是“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做游戏”。

  ……

  新课标颁布实施了这么多年,素质教育也推进了这么多年,可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把新课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没有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变成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相反,教师有时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体验,扼杀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变得毫无生气与创造力。上述的几个案例就是铁证。

  我认为,这样的教师无论工作多么扎实、多么辛苦,对学生要求多么严格,其实都是不合格的。

  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业务精湛、无私奉献之外,更重要的是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都顺应这一宗旨。

  每一个教师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不会成为“教书匠”,才不会成为学生发展的“绊脚石”。

  每一个教师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真正的“教育家”,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助推学生的发展,照亮学生的前程。

  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标准答案中,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钟祥市冷水一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