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浓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无数次在脑海里构想着古北水镇的容颜,未曾亲见,已知一个“古”字把小镇的魂灵和韵致和盘托出,有着风情万种的古意,欲说还休。向往中,北方那个古香古色的水镇以其素雅的水韵风姿,吸引了我的目光,抓牢了我的心。

    与父母一起造访水镇的时候,冒雨兼程。车窗外,雨的帘,雨的雾,晕染着远近皆是的青山,那些绿意滴着水,闪着亮。几曲几弯,数不清,行程有了山回路转的情趣。到达古北水镇时,一路上不停歇的雨像被施了魔法般消失得没了踪影。小镇经过雨水的冲洗,鲜亮清新,如同浴后新妆的邻家女孩。

    初夏的水镇有着撩人的绿。这绿附着攀爬在青一色的砖墙上,越墙上房,有一种凌空生长的态势。雨后游人尚少,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洁净无尘。小桥,曲水,演绎着说不尽的小镇风情。静止的桥,流动的水,还有无数来往的过客。踏上一座座桥,临水照影,影中总有一种与旧时光相遇的怦然心动。一个个小小店铺,镶嵌在水岸桥边,倒影随着水的波纹慢慢漾开远去,而后又归于沉静。在店铺与店铺间行走、驻足,散漫随意,把时光拉成了长长的丝线。

    两扇敞开的木门把我们引进了昔日八旗子弟的居所。门中有门,院中套院,一个时代的繁华与没落,在这里浮现与隐匿,个中滋味谁人又能说得清?流水的岁月,荏苒的光阴,古屋以缄默的姿态静静地驻守着。一把把铜锁,锁住了往昔的故事,透过那些斑驳、残破的窗格,人们试图去窥探些什么,却又一无所获。抬眼望去,黝黑的檐柱上缠绕着别院爬过来的绿叶,雨后的天空现出了缕缕新蓝。

    山顶教堂,使古北水镇有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教堂外,有仿制的钢琴和木制马车,角落里栽植着各色小菊花,装点着庄严肃穆的氛围,教堂正对着十字架,更增添了几分神圣。站在教堂外的平台处,远眺俯瞰,古镇的民居与绿植错落有致,间以曲水潺湲,汇成一条绿色的丝带。那个戏台,就是在这里闯进了父亲的视线。

    下山时,父亲远远地超过我们,近乎垂直的台阶,让我们对70多岁的他非常担心。等我们走到石板路时,他早已没了踪迹。顺着戏台寻了去,他正站在台下全神贯注地拍照。《四郎探母》的经典唱段,演员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地演唱,将四郎思母的心切传达得淋漓尽致。父亲沉醉其中,张着嘴小声地跟唱着,脸上遍布着洋洋自得。

    在返回的水路旁的标牌上,父亲发现了“皮影戏馆”,便又开始了他的大步流星。馆内的皮影作品,精彩纷呈,色彩斑斓。吸引父亲的还是即将开演的皮影戏。白鹤大战蛇精,驴皮制成的白鹤和粗壮的蛇精,通过皮影艺人表演,展开一场鏖战。结果是意料中的,欣赏的是艺人的技艺。父亲在我前两排坐着,一动不动,身心都在幕上的表演。这样亲临演唱现场,于他似乎还是几十年前的事:夏日炎热的夜晚,暮色渐浓时,村小的操场上空灯火通明,尖声厉气的演唱,打破了夜空的寂静。来自小县城里蹩脚的演唱者,给劳累多时的村民带来一场有着泥土气味的家乡戏。那时候,父亲抽着旱烟,坐在小凳上,也如今日这般陶醉。

    缓慢地行走,一家四口,在这北方的水镇。虽然像是乌镇的仿版,虽然充斥着太多的商业气息,但依然给了我行走在旧时光的感觉。有多久没这样陪伴父母,或者被父母陪伴过?恍惚间回到了童年,大火炕上,一家几口,流淌不尽的暖意温情,还有故乡的戏台……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水墨绍兴     下一篇:八月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