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庐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五月的庐山,苍翠欲滴,游人如织。

    走进庐山,如同走进一部风云变幻、沧桑古老的历史。若仅用眼睛去看,绝不会品出其精髓。只有敞开心灵,用心去品、去读、去悟,才能领略庐山景致的厚重之美。

    迎着晨风,我向此行的第一个景点——三叠泉瀑布进发了。鸟鸣悦耳,似一支支动听的林间小曲,给行程增添了几分活力。沿着蜿蜒的石板小径拾级而上,两侧丛林茂密,流水潺潺,与陡峭的悬崖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美的水墨风景画。在山崖转弯处,两个苍劲有力的繁体行书“听涛”刻在路边的巨石上,意蕴无限。环顾四围,远处悬崖伫立千仞,近处溪水叮咚作响。若约一两知己,静坐于这巨石之上,听山风穿耳,品涛声悠悠,看嘈杂人事、历史烟云随风飘远,该是何等惬意。

    转过几个拐角,一面朱红色崖壁赫然现于眼前,崖间那一片片石块仿佛在讲述着古老斑驳的历史。我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看看那如同神掌劈开的崖壁,若有所悟:什么叫果敢与坚毅,什么叫豪迈与气魄,也许这崖壁就能说明一切。想当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巨臂一挥,定格了一段历史。尽管是非成败任人评说,但他那指挥若定、气逾霄汉的魄力与魅力,与这“铁崖”又何等相似。攀登山峰,需要的是力气;改变历史,需要的是勇气。

    沿途的几处小瀑布已经足以令我兴奋了,但至山顶,看到三叠泉全貌的一刹那,我激动地止不住感叹。只见一条白练中途分为两股,从300米高空一泻而下,如琼玉飞溅,如天女散花,如神赐玉液。“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这堪称三叠泉最生动的写照。

    如果说三叠泉景区以景美而著名,那么,秀峰景区摄人眼球的便不只是那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的自然景观,其中的历史人文遗迹也让人目不能移,神摇意夺。

    漫步秀峰景区,山青潭深,飞瀑如画,难怪历史上那么多文化名流、王侯将相在此流连驻足。

    南唐中主李璟幼年的读书台,如今隐于秀峰的边隅,若不刻意寻访,断然发现不了这样一处地方。据说,当时身为皇太子的李璟由仙鹤引至庐山山南,看到此地景色优美便筑台读书,这就是后来的南唐中主。只可惜历史的风云变幻无常,当他的儿子李煜被宋太祖俘获,写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而距此景点不远处白鹿洞书院的士子们,也许彼时正在那里咿咿呀呀地诵读经典,一些人一生都未取得功名,但他们思想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后人的生命里。

    龙潭边上,一幅幅摩崖石刻记录着文人墨客的心志,书写“天地同流”的古人那一刻定睹物思人,若有所思。伴着夕阳,离开庐山的一刹那,恍若离开一段鲜活的历史。回头瞻望,那一段段往事,渐次消尽在时光的烟波里。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石精水华云台山     下一篇:天竺仙境惹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