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将书丢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阅读的意义,我们可以说出一箩筐,甚至一山谷,其中必定有这样一条:阅读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富人——精神上富有的人。

    天下事,多到不计其数,人不可件件亲自实践。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度过人生。个人之经验,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由于如此,人匆匆一生,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也就一片苍白,乃至空洞,人对活着的享受,也就微乎其微,生命看似蓬勃,实际上只是虚晃一世。

    但人毕竟是万物中的智慧生灵,他们发明了神奇的文字,继而用它来书写。于是,一个生动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千上万的人舞文弄墨,将自己的所感、所获乃至全部的人生写成了文章,然后慷慨地公布于世,谁看了,谁就在那个看似短暂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财富的承接。而他们,文字的书写者,也在肉体消亡之后,其灵魂却借助于文字而得以永生。

    谁都不愿在精神上成为贫者,更不愿成为赤贫,向往富有乃是人之天性。可这富有如何实现?路径并没有多少,阅读几乎是唯一的途径了。一个识字人,只需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可怜的生活圈栏,而进入一个无边疆域。明明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情趣……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阅读使你的心灵宛如秋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你说要不要阅读呢?

    再来说说如何阅读。以前我们只谈阅读不谈如何阅读,即使谈阅读,也没有人注意个性化在读书过程中那份举足轻重的意义。许多人读书,但未必会读好,读不好的原因就是读书方面全然没有个性。我曾经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说过一句话,读书也有一个拒绝同类书的问题。什么意思?当一本书流行,你要学会有选择地拒绝,你读我未必读。做文章最忌讳的是雷同,读书最忌讳的也是雷同。

    读书要有个性。道理非常简单,一群孩子走在一条路上,他们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另外一个孩子,走在一条没有人走的路上,他看到的风景一定是不同的。他就有话语权,他的知识就有独特性,而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书海浩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人面对那么多书,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早晚会沦为知识的奴隶。而无驾驭意识,知识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只有那样的读书人,也才会有畅游知识海洋的莫大快感。

    一个好的读书人读到最后可以达到一个境界,知识有如漫山遍野的石头,他来了,轻轻一碰,那些石头好像受到了点化一样,变成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在天空中奔腾起来。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今日,人们焦灼不安,从心底深处渴求宁静和绿荫。此时,人的出路也大概只在读书了。那年,我在东京教书时,我的研究生们来信,说了他们工作之后的心态,觉得自己现在变得很难沉静下来,对未来颇感惶恐。我写信给他们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将书丢掉,一切就都不会丢掉。”

    (作者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目 录     下一篇:编者的话读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