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孩子们一起阅读。”在教师曹永健看来,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在学校社团,或者在乡村阅读馆,有书的地方,就有自由的呼吸和无与伦比的想象。诚然,他只是发出微弱的光,但当这些微光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曹永健  2007年毕业于吉首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教师。热爱阅读,平均每年阅读80余本图书,致力于在班级、学校层面推广阅读。坚持撰写教学随笔近10年,自运营公众微信号“萤火虫阅读馆”,推出原创文章近200篇,以行动影响学生和家长,辐射社会;热心公益,发起乡村萤火虫阅读馆公益行动,在乡村建立图书馆,极大程度改善和提升了农村孩子的精神生活。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天堂的模样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一次次蛊惑我,在尘世营建天堂。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带着对阅读的信仰,我在班级实践阅读理想,从一年级六年级,穿越四季,领略不同的风景。

    此刻,闭上眼睛,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孩子们一起阅读。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在学校社团,或者在乡村阅读馆,有书的地方,就有我们自由的呼吸和无与伦比的想象。

    班级:阅读是一场远行

    2007年,我的毕业年。青涩的我离开校园,旋即奔赴人生另一个广阔的舞台——职场。如今,那个暑假的闷热已在回忆里慢慢消解,第一次面试的情景却记忆犹新。

    时任校长袁文格问我,如果给你一个班级,你会怎样建设?我不假思索地说,我会建一个班级图书馆,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开始一场远行。听到我的回答,袁校长面带微笑,很快,我收到了录用通知。不敢说,我的第一份工作与这个回答有关系,但这个回答,就像一个承诺、一个开启,给予我清晰的指向——带领孩子们在阅读的路上跋涉。

    初到学校,我担任三(12)班班主任。彼时除了热爱和激情,毫无经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我不断构想,像设计师一样,在展开的白纸上勾描属于我们的蓝图。我写下“阅读”二字,而我带孩子们读的第一本书是《夏洛的网》。

    每天,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读书给孩子们听,夏洛、威尔伯、坦普尔顿,书中的动物通过我的声音被一个个唤醒。也是在大声朗读中,我印证了《朗读手册》的核心观点——读书给孩子们听,是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最好办法。

    我一边读书给孩子们听,一边不断地往班级图书角添置新书。那时,网上购书还未兴起,我只能大包小包地从书店往回扛书。买得多了,就形成了自己的书单,当有家长让我给孩子推荐图书时,我凭着记忆,总能针对孩子的个性推荐一二,也因此渐渐得到家长的信任。

    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不仅对书的热情与日俱增,对生活的热爱也越来越强烈。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黄日帆突然气喘吁吁地跑到办公室,大声叫道:“曹老师,快去看,快去看,教室来了一只夏洛!”办公室里的同事面面相觑,不知夏洛为何物,只有我读懂了属于我们的语言密码。我放下手中的笔,跟着黄日帆跑到教室。果然,一只蜘蛛在教室门楣的一角伸展腿脚,我和孩子们双眼放光,欣然雀跃。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一个孩子向前走着,他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就会成为那个事物的一部分。我庆幸,在三年级的转折点,我给孩子们的是伟大的经典。孩子们的童话思维和天真都保存着,成为我们之间能够拥有的最美好的礼物。

    班级阅读有起色了,同事们就问我用了什么好方法。想了想,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教师自己成为一个阅读爱好者——学生晚自习时,我手不释卷;课间,我也常常捧着书读。我的言传身教,慢慢感染了孩子,班上的小书虫越来越多。

    3年后,我通过考试成为公办学校的教师。这次,我从一年级开始带班。我是典型的“既来之,则安之”类型,学校安排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然后想法子整出不一样的东西。

    确定教一年级后,我开始采购第一批绘本。开学第一天,我打算用故事拥抱孩子们,第一课是《大卫不可以》,然后是《月亮的味道》《老鼠牙医——地嗖头》《和甘伯伯去游河》……课时不够,我就利用下午课前的20分钟,每天分享一个故事。整整一年,孩子们被故事滋养着,300多册绘本成为孩子们进入小学后得到的第一份营养。

    从最初的听故事,到完成写绘作业,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常常给我意外的惊喜和感动。

    父亲节那天,我看到刘子优妈妈发的一条短信,孩子居然自创了一个绘本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在我眼中,刘子优的绘本绝不比安东尼奥的逊色。后来,我离开了郴州,也就离开了这个班级,但我还是收到了刘子优妈妈的短信,她说感谢我保护了孩子晶莹的童心,优优的作品被广州一家出版社看中,准备作为一本诗集的插图采用。那一刻,我有无言的欢喜。

    这么多年,无论在哪里,无论教哪个班级,是阅读给了我和孩子不一样的体验。就像一场远行,我们以阅读为脚步丈量童年的大地。

    学校:带孩子去看风景

    如果说,在郴州我完成了对阅读的原始积累,那么到长沙后,我就开始在阅读的天地与孩子们一起自由奔跑。

    2014年,我来到了长沙青园中信小学。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征集社团负责人,教师可以根据特长自主申报。正是在这个机缘下,在我心中酝酿多年的萤火虫阅读馆呱呱坠地。

    萤火虫阅读馆是一个以阅读为主题的社团,之所以取名萤火虫阅读馆,是因为我相信,萤光点点依旧可以照亮世界。阅读,就是我们点亮自身的萤火微光。

    我请朋友设计了萤火虫阅读馆的徽标,一只卡通萤火虫,闪着光芒飞翔。很快,萤火虫阅读馆招募到第一批30名成员。

    萤火虫阅读馆面向三至六年级招生,由于年龄跨度较大,孩子们的阅读起点并不一致。因此,我既安排了统一动作共读一本书,也针对孩子的爱好安排了自选动作个性推荐。

    我们读的第一本书是《不老泉》,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要先行阅读。几乎每个周日我都闭门在家,一边读,一边设计导读题,制作授课讲义。以《不老泉》的导读课为例,如何抓住孩子们的心,让这本书成为孩子眼中独特的那个“一”,我决定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谈起。

    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偷吃了仙丹,所以能长生不老。我问孩子们,仙丹和不老泉有什么相似之处。孩子们指出,两者都能让人长生不老。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不老泉”的照片,并配以文字——常喝不老泉,活到一百年。朗朗上口的解说词,拉近了孩子与《不老泉》的距离。《不老泉》的作者是美国人,与我们的文化背景固然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这个“同”,就是孩子进入阅读世界的钥匙。

    在《不老泉》的主题探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拥有一杯不老泉水,你会如何做?

    五年级学生张玉琦说,人如果不死,就会像石头一样活着。她不愿意这样活着,所以她不会喝下不老泉水。四年级学生周己翱若有所思,他想到了前面讨论的情节,想到了书中温尼和塔克在船上的一段对话,如果不死,就会打破固有秩序。万物不老,世界停滞。

    讨论到这里,我们对这本书的阅读就进入了尾声。不老泉与其说存在于自然界,不如说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内心。超越死亡的渴望,是人类自诞生以来的不懈追求。死亡带来的恐惧,如巨大的阴影笼罩于心。但是,重要的不是身体的不灭,而是精神的永恒,是突破自我,并由此带来生命质量的提升。

    这样的主题探讨,是师生共同聊出来的,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引出了哲学的追问,给出的是两难的选择,而唯其“复杂”,才更能影响孩子们的生命。

    再说个性化阅读指导。四(1)班学生周京祺阅读起点比较高。有一天,我发现他居然在读《西游记》。在与他聊天中,我进一步了解了他的阅读喜好,然后在图书角为他准备了《中国历史故事集》《射雕英雄传》,以及一系列人物传记,一点点“惯”大了周京祺的阅读胃口。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周京祺一样酷爱阅读,比如夏炜城,他的妈妈曾为此非常担忧。我接班后不久,他的妈妈询问我如何引导孩子爱上读书。我回答了3个字——慢慢来。

    在社团成员营造的共读氛围下,再加上萤火虫阅读馆内有许多契合孩子年龄和气质的图书,原本谈书色变的夏炜城逐渐对书喜闻乐见。但到了期末时,夏炜城妈妈又有了新忧虑:孩子只爱看书,不愿意复习功课……为了缓解夏炜城妈妈的忧虑,我特意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答复,让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一本书无论怎样好,总归要契合孩子的个性,联结他们的生命,这本书才会被唤醒,经典才能照亮日常。萤火虫阅读馆的使命,无非是找到好书,让好书找到好的读者,如此而已。

    与此同时,我还负责学校的阅读推广活动,我们邀请作家走进校园,与孩子分享阅读和写作的乐趣。学校先后邀请了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和阅读推广人给孩子们讲座。每一位作家风格不同,但他们的写作禀赋、对孩子的喜爱以及对阅读的投入,无不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和启迪。

    就这样,好书来了,作家来了,学校的阅读活动越来越丰富。每本书都是一个不同的风景,而我最津津乐道的,是做一个陪孩子一起看风景的人,也许不经意间,我和孩子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