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阅读究竟该如何开展?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教师熊幸开辟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每周拥有超过两小时的固定课堂阅读时间。同时,在教师推荐书目的基础上,还邀请家长和学生推荐书目,让学生的选择更加广泛。一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熊幸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语文教师,至今从教18年。主持的区“十二五”课题《初中语文微写作“后教策略”的案例研究》2015年已结题。2015年8月开始对课外阅读的课程化产生兴趣。

    我是一条书虫,一条定居在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初一(3)班教室书柜里的一条书虫。别欺负我个头小,我的学问可大了,书柜里的那100多本书和几十本杂志,我都一一浏览过(虽然每本只浏览了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个班的孩子喜欢阅读,他们经常上阅读课,我耳濡目染,学问自然也小不了。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虽然每天待在教室要听好多节课,但是作为一条书虫,我只关注阅读课,因为我是一条专业、专一的书虫。今天,我想讲一下“偷听”了一年阅读课的所见所闻,也算是我这一年的阅读汇报吧。

    被阅读驯养的书虫

    上学期一开学,初一(3)班班主任、教语文的熊老师就跟学生说:“每周3次的语文午读时间全部拿来阅读课外书,每周一节的阅读课,除了阅读交流外,其他时间都用来看书。”学生们欢呼道:“每周超过两小时的课堂阅读时间,简直太棒了!”熊老师还说,她假期参加了广州市首届阅读种子教师培训,要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与大家分享。学生们听了都充满期待,连我也一样。

    很快,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轮番上演:上学期的阅读交流课有《繁星·春水》朗诵课、《伊索寓言》小组展示课和归纳寓意指导课、《小王子》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交流课……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伊索寓言》小组展示课和归纳寓意课。熊老师将《伊索寓言》中涉及较多的动物和人物分为10组,分别是狮子、狼、狗、牧人、农夫和宙斯等。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动物或人物,将《伊索寓言》中所涉及的寓言找出来,归类后进行比较。例如,有个小组负责农夫这一人物,他们这样归纳:《伊索寓言》中涉及农夫形象的主要有3个故事,前两个故事中农夫是善良的,但他们有不同的结局,一个被蛇咬死,一个被鹰所救。这两个结局告诉我们,善良的人也要懂得保护自己。第三个故事不仅刻画了农夫的善良,更突出了他对孩子无私睿智的爱,他教会了孩子如何用劳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在小组展示过程中,因为有学生觉得归纳寓意有难度,熊老师又上了一节寓意归纳课,并借鉴其他文章,将归纳寓意分为5步:其一,寻找对象;其二,圈画言行;其三,言行正误;其四,阐明理由;其五,梳理语言。是不是特别简单?原来,找对了方法竟然这么容易,连我都听懂了。

    此外,还有一节课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小王子》交流课。在交流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词——驯养,这是书中的小狐狸说的。小狐狸说,麦田本来对它毫无意义,但是如果小王子驯服了它,它看到金色的麦田就会想到有着金黄色头发的小王子。我一直很喜欢听初一(3)班孩子们的阅读分享课,我是不是也被这群孩子驯养了呢?

    还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交流课也有几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有一个孩子分享了书中的这句话,“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听到这里,我顿时热血沸腾,想要立刻生出一双翅膀,在阅读课上翩翩起舞。

    读书,要精细再精细

    当然,我最想说的还是这个学期的阅读课。这个学期的阅读课更有意思了,阅读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就是寒假阅读课外书推荐分享课。每个学生把自己寒假阅读过的书带到教室,小组之间推荐交流,然后每组选择一本公认最好的书与大家分享。最有意思的是李梓健所在的小组,他们推荐的是《纳尼亚传奇》。李梓健说完推荐理由后,把封底的价格投影出来说:“你们看,这么好的一本书,只需要十几元钱,网上购买还可以打折。现在十几元钱能干什么?还犹豫什么呢?赶紧下手吧。”哈哈,这位李梓健同学以后不去干销售真是浪费人才啊。我笑得滚了两圈,其他同学也笑得前俯后仰。

    这学期,熊老师还让大家准备好书推荐PPT展示,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书。这次推荐活动持续很久,因为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比如,陈梓然用半节课对7本《哈利·波特》作了介绍。让我惊讶的是,那本被熊老师说很难读下去的《时间简史》,冯圣诺介绍得头头是道,而且他的讲述深入浅出,宇宙黑洞等概念成功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连熊老师都说,听完后她也要回去把那本书找出来读完。下课后,一群同学围着冯圣诺想借阅那本书。

    不过,我发现这学期熊老师推荐的必读书目比以前少了,只有《昆虫记》《童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呼兰河传》4本,熊老师说,阅读要读得更精细些,不能贪多。

    寒假,熊老师只推荐了一本《西游记》。书虽然只有一本,但是熊老师要求大家读每本书都要写不少于20处批注,每处不少于50字。当然,如果一处批注写不足50字,可以分两处写,只要批注总字数不少于1000字就可以。做了那么多批注肯定要交流,交流批注一般是小组先交流,再推选小组成员进行全班交流。

    熊老师看着学生交上来的《西游记》批注,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又连续上了4节批注式读书方法讲解课,从简单的符号法到分类批注法,从印发范文到批注课本,再到批注名著,一应俱全。如此一来,学生的批注不限于旁批了,还有眉批和尾批;不限于评价式批注了,还有感想式、联想式、质疑式批注。一开始,熊老师要求批注类型不少于3种,后来竟要求不少于5种。如今,已经没有规定了,学生们反而已经习惯写不同类型的批注了。提到批注,必须要提到缪嘉慧,她的每一处批注都很用心,不仅内容精彩,字写得也漂亮。读《呼兰河传》的批注,熊老师还特意把缪嘉慧的20处旁批复印出来,供全班同学学习。

    专业书虫化零为整的阅读

    说到《呼兰河传》,就不得不提熊老师的又一创举,对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和系列化探讨。熊老师很重视这本书的阅读,足足花了7节课,甚至把平时的语文课也用上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很高,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学得热火朝天。

    熊老师把这次《呼兰河传》阅读探讨归纳为由浅入深、以读促写。安排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次阅读完后谈初读感受,让学生自主提问,主题是:为我解惑——《呼兰河传》互助式阅读交流课。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几乎全班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不一样,交流讨论后剩下的问题连熊老师也无法解答,她只能与学生们相约查找资料后再讨论。后来,熊老师说她查阅了许多资料,终于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第一次看到教师被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住了,真有意思。

    第二阶段,细读品味,让学生写不同类型的批注,细品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然后,开展主题为“含英咀华,唇齿生香”的阅读批注分享会,前面谈到缪嘉慧写的批注,就是来自这次分享会。

    第三阶段,偷师名家之片段仿写分享课。熊老师说,萧红的散文化语言比较适合学生学习,通过仿写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萧红自由的语言表达。熊老师让学生选择《呼兰河传》中自己最欣赏的片段,先摘抄再仿写。可以仿内容,也可以仿写法。

    第四阶段,偷师名家之迁移写作训练课。《呼兰河传》花了大量笔墨写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题材和写作手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还可以学习萧红自由的行文方式。首次使用两节课进行“我跟萧红学写作”之大作文写作,第一节课从《呼兰河传》中提炼可用于自己大作文写作的内容,找出可迁移的点,全班交流,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写大作文。这个班学生归纳的《呼兰河传》作文迁移点实在太多了,比如祖父的菜园子→我老家的菜园子、呼兰河的风俗→老家的风俗、呼兰河的集市→家乡的热闹集市……第二节课是选取自己最想写的迁移点进行写作,写大作文前先要注明迁移点,写出自己想要运用的写作手法,再开始写作文。改完作文后,熊老师根据学生迁移的情况,用学生的作文范例进行写作探讨,上了一节“我跟萧红学写作”的展示探讨课。让学生完成迁移写作从“形似”到“神似”的提升,探讨偷师名家的最佳方法。

    有没有发现我说话越来越专业?那是因为我是一条有追求的书虫,正在尝试走专业化道路,还算像模像样吧?

    期末,班级正在进行学年阅读之星评比,每个小组推荐两个人,每个人都要附上本学年阅读的书单和内容简介。我觉得我也有资格参加,可惜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小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评比拿奖了。

    还有一样东西让我心里很不平衡,熊老师说这次暑假除了常规的教师推荐书目外,还会加上家长推荐的书目和同学推荐的书目。这假期阅读得多丰富多彩啊!可是,我却只能孤零零地留在这里啃老本了。

    漫长的假期,我只能蛰伏在这书柜,盼望着下一学期阅读课的到来……

    推荐书目

    七年级上学期

    必读一:

    《繁星·春水》 冰心

    《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