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一名新校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校长基本来自教学一线,要使管理有的放矢,切不可忘本当“脱产干部”,要继续当好“生产队长”,同时重视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新学期来临,一些新校长要上岗,面对一个有着几百人乃至几千人的大集体,如何才能管理好一所学校,当好一名新校长?

    新校长要做教育理论的消费者并创新本土理论。校长有了正确理念才能更好地坚持办学方向,但新校长最苦恼的是缺少理念,所以要下功夫补短板。正确的理念首先来自理论的支撑,为了遵循“行规”“出好牌”,校长必须加强学习。除了岗位培训学习外,还应正襟危坐“啃读”理论,提振“说行话”的底气。如果对某些话题吃不准,新校长不妨坐下来与企业家、社会名流聊天,或放下身段与师生一起聊天。聊天其实就是碰思想、增智慧,是读无字之书最优雅的方式,也是心灵的对话。有深度的聊天能聊出更多的管理“真经”。同时,校长要勤反思、多动笔,养成写作好习惯,善于把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及时串成“项链”,以此提炼自己的草根理论;不能孤陋寡闻、坐井观天,要跳出守旧“深井”,主动打开心门和脑门,向新媒体借势造力,建博客、写微博、刷微信,扩大朋友圈,及时发布读书心得和管理感悟,多与同行争鸣。“众人拾柴火焰高”,圈子大了视野就开阔了;理念有力量,管理接地气,师生和家长满意,非权力的影响力随之增大。

    同时,要提醒的是,新校长基本来自教学一线。教学原本就是强项,要使管理有的放矢,校长切不可忘本当“脱产干部”,要自觉兼课,继续当好“生产队长”,一肩双岗,挑好教学、管理双重担。

    新校长要重视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早已进入深水区,教师也要加强培训,为什么学校应试教育仍然“涛声依旧”?主要是多数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不到位。教师的核心素养就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校长要带领教师把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等内化为行动;带领教师守住寂寞和清贫,守住职业底线有操守,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带领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教学,允许他们学习“慢半拍”,多鼓励和引导,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带领教师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既对学生的当下负责,又为他们的个性和未来发展着想。校长只有有效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才能使“上课满堂灌,讲义满天飞,考试连轴转”的应试格局退出历史舞台,才能有效遏制逼迫学生大肆补习的极端行为,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生的潜能。我们要保证学生学习利益最大化,改变教师的观念,改善教师的核心素养,是解决教育痛点的根本。

    新校长要敢于冲破旧观念的束缚。当下,不少学校仍被应试教育裹挟。其实,学校的问题许多是校长的问题。如果校长改变观念、付诸行动,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校长要坚决规范办学行为,大胆为教师松绑,因为解放了教师,才能激发教师创造力;校长要制定落实教师发展规划,引领教师沉下心来读书,带领教师有选择地读经典,鼓励教师不为学科所限,跨界读书;校长要重视开发教师差异资源,多开展“兵教兵”校本研修,尤其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如果教师观念不改变,无论教育技术多么发达都无济于事。

    虽然当下不少教师依旧戴着应试“镣铐”,虽然能进重点学校的学生还是少数,虽然校长只有“一厘米”权力,但学生人人“有书读”已经不成问题,其实校长不必再纠结于重点升学率,也不必把全体学生都绑在考重点的“战车”上,因为关起校门,校长还是有自主权的。所以,校长要用好这“一厘米”权力,带领教师跳好这“一厘米”街舞。

    教学质量始终是办学的生命线。校长要善于挖掘“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师典型,重视推广减负经验,尤其要重视学生人格和情商培养,理直气壮地抓好全面质量,对学生未来负责;多进课堂听课,主动参与“教、研、训”活动,用心帮助薄弱教师补好教学短板;引领教研组打通“教、研、训”壁垒,注重学生“怎么学”的研究;要舍得投入,拓展“教、研、训”网络平台,让全体教师不受时空限制,全天候分享资源。

    校长只有带领教师改变各自小环境,这样无数的小环境叠加,才能营造更好的教育生态。

    (作者系浙江省奉化市实验中学原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