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沪举行从中小学数学教育看“上海的秘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8月22日,以“推广交流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研讨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与推进策略”为主题的全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市市西中学举办,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0余名数学教育专家和教研员共同与会。

    在2009年、2012年连续两届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及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师的TALIS教师教学国际调查中,上海学生和教师的优异表现引发了国际教育同行的密切关注。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正成为英国等发达国家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到底有何经验和秘密?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认为,在近30年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上海至少形成了3条重要经验,即连贯一致的改革思路,海派文化的数学课堂,强有力的教研与教师队伍。

    作为教育改革先行者,上海始终把真正发展孩子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作为中小学数学教育迫切的时代命题。1997年,上海启动“二期课改”,率先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发布了《进入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绘就了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蓝图。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出台,首次系统阐述上海中小学数学课程性质、定位、理念和目标,引领全市数学教师逐步树立课程意识,明确中小学数学课程的价值追求。

    上海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数学特级教师顾泠沅认为,长期以来,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正确处理了两大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是发展的根本,教师有重要的帮助指导作用,两者不可偏废;在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中,保证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

    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上海既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多角度理解,又强调数学问题解决的有层次推进。更重要的是,上海中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过程性变式教学,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特色的概念性变式教学,又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过程性变式,并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概念+过程”的变式教学,在国际数学界引起深入关注与研究。顾泠沅表示,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高度评价的过程性变式教学,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易于应用和迁移,从而帮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使得上海中小学生在数学能力上,高端学生优势明显,低端学生比例低、人数少。

    同时,强有力的教研与教师队伍是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支撑。上海在数学教师培养上注重以数学教学的实践知能为核心,帮助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关心每个学生,并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师指导系统。

    “上海教师发展指导者队伍来源多样,已形成高校、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部门等参与的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其重心下沉到数学课堂,讲究课前的教学设计,突出课后的反思改进。”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党总支书记杨玉东介绍。在培养模式上,上海以“行动教育”为代表的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模式,强调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三实践,两反思”达到“以例识理”(更新理念)、“行而知之”(改变行为)的效果。

    上海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是承上启下衔接顶层设计与课堂操作的纽带,目前已形成“用科研的方式做教研,用教研的思维做科研”的“大教研”格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黄华认为,正是这种“大教研”格局,引导中小学数学教师用科研的方式解决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形成一批引领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

    随着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航向更加清晰。为迎接2020年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在上海举办,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正朝着成为国际一流学科的目标而努力。

    (更多相关报道参见本期5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