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化阅读如何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暑假前,许多学校和教师给学生列出了阅读书单,有的学生还自主设定了阅读目标。应该说,利用假期的整块时间阅读一些经典作品,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提升人文素养很有好处。但反观当下,功利化阅读现象较为严重。

    有的家长对孩子阅读与学习和考试无关的书籍心存忧虑,他们认为,阅读《红楼梦》这样的作品是在“看闲书,掉眼泪,替古人担忧”,不能提高学习成绩。还有的家长和学生将本应富有情怀的经典阅读简化成背诵内容概要、作者信息,将课外阅读与中高考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阅读不一定会给阅读者带来现实的利益回报,阅读文学名著和人文经典,注定是一种超越现实功利层面的心灵滋养和人格塑造过程,与“颜如玉”、“黄金屋”和金榜题名并无直接关系,但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好的思想会融进学生的心灵田野,让他们受益一生。如果不突破急功近利的阅读心态,个体的格局、境界只能停留于低水平,可能会始终在“必然王国”徘徊,难以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许多成年人阅读是为了能力的提升,进而谋求发展的资本——律师看书是为了打赢官司,会计看书是为了算好账,教师看书是为了上好课……成人的功利化阅读行为不宜全盘否定,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认可知识价值的表现,对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积极作用。但对于处在人格发育、心灵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他们不应模仿功利性阅读行为。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需要人文的浇灌和滋养,在他们心智成熟之前,不应将他们推上功利化阅读之路。

    当然,一味地将板子打在家长和学生身上有失公允,需要反思的还有学校和教师。对于阅读书目,不推荐可能没有尽到应尽的教育义务;推荐了却没有落实好,可能会遭遇“行百里半九十”的末路之难。有的学校动辄给学生推荐数十本经典书目,还不加任何说明,试问这种推荐是否过于简单、粗糙?学生在短短一个假期岂能完成或消化?

    有人也许会说这是推荐,学生无需全部阅读,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从中遴选。这种看法低估了“官方”推荐的影响力——这是来自学校和教师的推荐,家长和学生岂敢怠慢?而且,有的书目还与中高考直接关联。所谓“中考必考书目”“高考必考书目”,直接向学生传递“不读不足以考高分”的信号。于是,原本应细嚼慢咽、润泽心灵的经典阅读,变成了囫囵吞枣的记忆和背诵。

    学生们的阅读方式固然不对,但作为推荐方的学校和教师也该反思,如何使推荐书目更接地气和更切实可行,更便于学生有效阅读。显然,简单地开列书目还不够,应该进一步在提升推荐效果上下功夫。比如,在推荐书目时辅以阅读引导语或提供一些阅读方法,还可以在泛泛推荐多本书目的基础上,重点推荐几本质量上乘的精品力作,甚至对不同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天资禀赋的学生,提供差异化书单。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做到这些或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相信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作者单位系长春理工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