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1/5的老教师带动4/5的青年教师发展难度很大,更多地要靠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尤其是要让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王彩云:让教师自主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0-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娇小身材,说话语速飞快,一看就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子,这是记者对王彩云的第一印象。20年的教学生涯,16年的校长经历,娇俏、瘦弱、智慧、干练的她,将一所薄弱校带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她,就是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九小学原校长王彩云,今年9月调入光谷第三小学任校长。她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亲身感受到教师自主生长的无穷魅力。

    自主生长,为教师“插”翅膀

    武汉光谷,顺应东湖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而生。为了更好地满足光谷的教育需求,武汉光谷九小在2012年搬迁到湖北二师北门的教育中路。这时,已经具有10多年校长任职经历的王彩云担任新校的第一任校长。

    新教学楼整洁美观,教室宽敞明亮,硬件设施与其他学校相比没有太大区别。但让王彩云高兴不起来的是,全校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不足30岁,尽管年轻教师朝气蓬勃、富有活力,但软肋也很明显:不少教师是师范刚毕业的,教学经验和阅历基本为“零”,如何让他们在短期内迅速成长、提升实力,困扰着王彩云。

    王彩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借力引智。她首先瞄准毗邻学校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她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能将熟悉师范教育的学者理论与学校工作实际相结合,那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想到这些,王彩云觉得有戏。

    于是,王彩云和教师骨干很快成了湖北二师的“常客”,进课堂听讲座,然后将适合本校发展的理念引进来。

    “教育即生长。一个报告厘清了我带队伍的思路。”王彩云颇有感触地说。

    王彩云说到的这个报告,正是2012年6月邀请湖北二师潘海燕教授所做的报告。王彩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报告的主题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难题“如何让教师自主生长”。

    “我们学校发展太需要这样的理念了。这场报告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王彩云说。

    “许多学校对教师的提升方式最先想到的是培训,但这种‘授受式’方式又有多少能触动教师自主成长的内核?”潘海燕对教师队伍成长的问题引入,即刻引发了王彩云的兴趣,也引起了她的沉思。

    “要触动内核,就得让教师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学会自主生成,加强‘自修-反思模式’的成长培训。”这是潘海燕的教师成长主张,也是潘海燕多年从事研究并荣获教育部培训项目一等奖的项目成果。这无疑为王彩云带领教师团队成长开出了一剂良方。

    据学校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副校长李明菊介绍,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已经占到教师队伍总数的80%以上。“要让1/5的老教师带动4/5的青年教师发展难度很大,所以王彩云校长强调一个观点,更多地要靠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通过青年教师的自修反思能力锻炼,加上老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引领,青年教师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李明菊说。

    要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在外界条件的推动下被动发展;另一种是教师把外力转化为自身动力的主动发展。“我要自己成长、我想自己好好成长,这变得至关重要。”王彩云说。

    可喜的是,王彩云的这一思路在全校教师中达成了共识,每个教师都自主寻求发展,不甘落后。今年1月8日,武汉市举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现场大会,会场设在光谷九小。学校通过“导师引领、课堂培训、教研协同、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发展的思路,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更引发了参会者的阵阵掌声。

    “我们对教师自主发展思路更加明朗,那就是要把教师自主发展与‘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相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王彩云告诉记者。

    成就教师,种桃种李种春风

    王彩云虽然是“70后”,算是较年轻的校长。但放眼全校,“90后”教师占了一半。“70后”的大姐姐如何管好这群“90后”的年轻人?

    王彩云从美国思想家爱默生的名言里受到启发,那句话说的是:“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在光谷九小,王彩云把文化滋养作为抓手,让教师在文化熏陶中成就自己。

    “对每一个教师都极尽赏识。”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吴智慧如此评价。

    教师李峥回想自己刚入职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就怕学校制度管得太死,头上戴太多的紧箍咒不适应,初到学校时很忐忑,但这种顾虑很快就被打消了。”

    在一次全体教师培训大会上,王彩云谈到“对路子、压担子、结对子、搭台子”的观点,让场下教师拍手称赞。

    王彩云向全体教师亮了自己的“底牌”:绝不搞“一言堂”,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意见,听从教师内心的呼唤,“对路子”后再决策;到学校不是“坐庙堂”,团队管理者要与每个教师沟通,描绘教师3年发展规划,因人而异“压担子”;“结对子”抱团发展,有能力的教师都为他们“搭台子”。

    让教师小美印象最深的是,初到学校人生地不熟,王彩云专门安排工会人员去接她,并安排了周转房。临走时,工会人员对小美说:“王校长还专门让我捎话,工作之余要抓紧谈对象,如果3年之后嫁不出去,那就得自己找房啦。”小美听后不太好意思,但心里却觉得热乎乎的。

    “我们学校尽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同事之间和谐相处、互帮互助,都是因为有个好校长。校长就是我们的‘知心姐姐’。”采访时,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说。

    王彩云不仅关注青年教师的生活,而且关心他们的看家本领。她常常对教师们讲:“你们到底行不行,不是我说了算,要由课堂来定,这才是真本事。”

    由此,学校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王彩云正在办公室办公,门被敲开了。有教师进来说:“王校长,今天下午我有英语课,想约您去听听我的课。”“王校长,周四上午我们四年级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您去参加好吗”……

    向校长约课,王彩云欣然赴约,已然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教师成长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

    一次,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博士刘晶晶率队到学校举行同课异构活动。课前,刘晶晶团队和学校青年教师各自备课,上课时进行现场展示,课后对所授内容进行重构。

    “刘晶晶团队带了20个学生,我们有10个青年教师参与了这次活动,大家的精彩讲课、现场辨课、课堂反思、专家微报告、共同研课,太精彩了。”王彩云对他们连竖大拇指。

    后来,王彩云将磨课、听课活动制度化,在全校组织了“全能杯比赛”。作为全校所有教师的“比武大舞台”,人人参与。一年之内,通过人人上、小组评、全校评,最后确定优秀个人和团队。

    “全覆盖、长知识、开眼界、增能力。”教师们对这项活动大为赞赏。

    想唤醒沉睡的制度,首先要让人“活”起来。在光谷九小,王彩云当校长从来都是与教师平起平坐,不仅如此,她还是带头写教学反思的那个人。

    起先,王彩云将反思写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后来,她把反思内容放到了学校教师QQ群里,希望教师们多提意见。这一风气竟然带动了全校教师,大家不约而同地周周写反思,在群里讨论教学方法,分享育人心得。

    现在,王彩云让管理团队把教师的反思择优挑选,学期结束后汇编成册,供全校教师浏览阅读。

    “这种反思加研讨的制度是教师自己生成的,没有硬性规定。谁要落在后面了,不用强压,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追上来。”

    教师们就这样用属于自己的沟通和行走方式,自发成长。

    有时,王彩云将QQ群里大家热议的话题与教师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并参与 教师的磨课、研课。慢慢地产生了影响,全区不少骨干教师都过来观摩。

    “教育管理部门都赞不绝口,期待这些模式在全区推广。”王彩云高兴地说。

    提供社团服务,不吝校外搬“救兵”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他的书中提出,人可以分为“自燃型”“点燃型”“阻燃型”三类。王彩云将学校教师定位为:由点燃型向自燃型急速转变。

    短短的几年时间,教师带领学生组建社团的速度之快,是王彩云始料不及的。从11个到41个,不只是数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

    “全科、全员参与,没有年级、班级界限,教师分级管理为学生服务。”吴智慧说。

    不少到过光谷九小的师生,都非常羡慕他们的社团活动之丰富、师生校园生活之幸福。“而这一切,既有王彩云的帮扶,又有各社团教师的自身努力。”吴智慧坦言。

    制作丝网花、串串珠,玩彩泥、设计建筑模型等,这些都依靠学校社团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除了常规社团活动之外,王彩云有时也从校外搬“救兵”。

    去年春天,王彩云专门把武汉植物园“花博士”李俊皞请到学校,为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课。“别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树皮,如杜仲、榆树、柳树的树皮,可以入药;桂树皮常常是餐桌上美味佳肴的佐料;橡树皮、榉树皮还能制作家具、美化环境……”李俊皞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不禁啧啧赞叹:“哇,树皮还有这么多奇特的功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向谁提问     下一篇:核心素养校长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