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始于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师道尊严是中国文化的宝贵传统,教育事业关键在师道,社会振衰起弊、承前启后,能发挥重大作用的,重在教师。

    师道尊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宝贵传统。从逻辑上讲,中国最重视教育,也最尊重教师,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传统思想、传统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也保证了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为什么要重视师道尊严?中国向来非常重视教育,教学为先。而教育中又特别重视教师,师为治本。教育事业关键在师道,社会振衰起弊、承前启后,能发挥重大作用的在师不在学校。好教师决定于教师的人品和学问。我国历来重视师道,孔子可谓是我国最伟大的第一位职业教师,首先开了私人讲学,孔子的学生认为孔夫子贤于尧舜。他的学生们发出了如此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而且,只有师严才能道尊;师严道尊,教乃可施。师之道,要随材器而教。教师教学一定要严格、严肃,认真负责,不能敷衍、不能应付,不能有功利思想。只有实现教学相长,师生才能真正实现平等。

    师道尊严不是教师只有自己的威严就够了,把师道尊严过分绝对化,则容易走入误区。真正的师道尊严,要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现时代,师道尊严体现在教师地位崇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等方面。如果不讲、误解、抛弃师道尊严,教师发展就没有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精神追求、力量来源、职业操守。今天呼唤师道尊严,要进一步确立教育事业的真正地位,激起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促进教师队伍的自我提升,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高教育质量。

    师道尊严,教师要有师志、师情、师德、师职和师慧。师志,就是希望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像孔子一样的好教师。师情,道始于情,要有人道、人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不管天生禀赋如何,不能有厌烦之心,要有仁爱之情,能恭、宽、信、敏、惠,安安心心在教师岗位上,实践“仁”的道理。师职,要遵守教师的职业之道,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生做人,指导人心向善。师慧,师贵有大知,大知来自于智慧。因此,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大智慧,优秀教师通过学习,贯通古今、融汇中外。师德,教师要以身作则,走正道,培养学生做大公无私之人,要持敬、恭敬、端肃,不要轻漫、放肆、懈怠。与此同时,还要具备现代民主意识,讲求师生平等,互相尊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让他们自主自立自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