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育时代新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在青年学生中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导青年学生做精神谱系的忠实学习者、实践者和接续创造者,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引领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充满理想信念之光,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添砖加瓦、奋斗终身。青年学生通过学习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利于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信念,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投身复兴伟业。

    感召青年学生敢于担当历史使命。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工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都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而担当、为时代而奋进”的家国情怀,立足岗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特质,这种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要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好这种勇于、善于、乐于担当作为的优良传统,自觉扛起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

    鞭策青年学生甘于吃苦耐劳。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涵养出来的独特精神和文化气质。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劳模精神等,都蕴含着“吃苦耐劳”的文化传统。要把“吃苦耐劳”作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必修课”,引领青年学生把“吃苦耐劳”当作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和自我塑造的根本方法。

    激励青年学生勇于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号召,奋斗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通过深入学习,让学生自觉为投身科技攻关最前沿、创新创业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和社会服务各领域而不懈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可堪大任的“强国一代”。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的理论意涵、强大的实践力量和重要的教育价值。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育时代新人具体实践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融入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是铸魂育人主渠道。一要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开展教研活动,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珍贵的思政课教学案例,并通过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将其巧妙融入思政课相关教学章节;二要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将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密切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赴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社会调查、座谈交流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红色展馆、纪念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促进理论知识内化,筑牢信仰之基,强化价值引领,涵养家国情怀。

    融入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优势,围绕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是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背后的红色革命故事开展讲演活动、“红色走读”活动、大学生红色文化论坛活动和“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精神谱系”展演等。二是推进红色文化和舞台艺术相融合,组织师生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开展话剧、舞蹈等红色剧目创作;三是推进红色文化和美育相融合,如通过书法、绘画、篆刻等形式进行作品创作,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四是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定期开展交流分享读书心得。

    融入典礼仪式教育。典礼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行为和精神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要重视典礼育人作用,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其他重大仪式的讲话致辞中,巧妙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要用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节日里的党史教育”,尤其是“青年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注重揭示每个节日、纪念日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和理想信念。

    融入融媒体产品。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为主线,紧密结合“四史”教育,打造精神谱系网络工作坊,创作、推送、宣传一批精神谱系主题网络文化产品。同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立一批大学生红色文化社团,创作红色文化融媒体作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寒暑假返乡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开展“追寻先辈足迹”“精神谱系我来讲”等活动,通过网络传播,从不同视角讲好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故事。

    融入校园景观建设。要深入挖掘、整理、展示校史中的“红色故事”,在学校校园景观建设中,创作大型雕塑、壁画等美术作品。要利用好校园横幅标语、电子屏、教室、宿舍区等橱窗,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通过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深刻而持久地铭记历史、鉴往知来,不忘初心和使命,选择责任和担当,立足百年新起点,奋进新征程。

    (李明文单位系武汉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郭国祥单位系武汉理工大学;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2年]基金项目“构建红色基因传承长效机制研究——以江西高校为研究视角[22DJ10]”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