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3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这次会议要求,持续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贡献。

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2年,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的部署要求,坚持把稳就业、惠民生、重实效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一是抓紧三级联动,坚决扛起就业责任。构建“政府、部门、高校”分级负责,协同联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政府带头履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谋划部署,副市长统筹调研督办,市政府出台政策措施18条。部门协同担责,成立由常务副市长牵头、12个市级部门组建的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定期深入高校督查督办落实情况。高校全力尽责,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全力保障就业工作人财物,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和辅导员履职尽责,合力推动。

    二是抓实三方统筹,全力拓展就业岗位。落实挖掘、稳定、开发“三个一批”,全年政策性岗位共吸纳毕业生8万余人。采取“市级统筹+校际联动+高校走访”三级协同访企拓岗,积极开发市场性岗位,由市级层面牵头组织高校跨3省市、分8批次走访工业园区;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联盟,组团安排高校走访企业,拓展就业岗位12.97万余个。抓好“疫情与就业、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3个统筹,抢抓疫情防控间隙机遇,见缝插针组织线下招聘,全年共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2万余场,提供岗位数246万人次。

    三是抓住三个关键,用心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强化指导转观念,组建市级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赴高校巡讲200余场;实施就业指导“百千万”计划,开展百名就业部门负责人赴市外学习交流,千名辅导员规范化培训,万名学生就业指导活动。突出重点抓帮扶,在实施宏志助航国家计划的同时,会同人社部门投入400余万元,联合实施宏志助航地方计划,培训规模从教育部支持的3600人增加到7300人。确保真实抓核查,严格落实就业统计工作要求,在学校审核把关的基础上,市级采取材料审核、短信核查和电话抽查方式,市统计局民调中心再次核查。在教育部核查中,重庆就业数据与调查结果高度一致。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本次会议要求,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强化担当作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河南省教育

    近年来,河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经费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需要,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是聚焦党建引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开展“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活动。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细则。坚持典型示范带动,先后涌现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时代楷模”张玉滚、“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王生英等一批师德模范。

    二是聚焦管理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2021年重新核定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通过调剂、周转等方式新增编制约7万个。优化教师职称考核评价,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凡在农村连续从教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申报评聘中小学高级教师。充分考虑教研室的特殊职能,不再限制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

    三是聚焦教师培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将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高到普通专业标准的1.5倍。深化教师培训体系改革,成立教师网络学院和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完善五级联动教师培训机制。强化乡村教师补充培养,累计招聘教师19万人;实施“优师计划”、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培养公费师范生2.4万人;全面实施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推动城镇优秀校长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

    四是聚焦待遇提升,让广大教师有更多获得感。对所有农村学校教师,按乡(镇)、村、教学点进行分档补助,最高标准达到每月200元、500元、800元。调整班主任津贴标准,按每人每月最少400元的标准执行。率先发放地方教龄津贴,在落实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按照每增加一年教龄增加10元的标准累计发放。上述政策落实后,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年平均可增长1万元。扎实推进“两类房”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6.83亿元,建成周转宿舍8.66万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本次会议要求,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努力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城市教育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22年,上海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从3个方面深化对外开放,为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是用好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发挥上海纽约大学纽带作用,承接因疫情暂时无法赴美就学中国籍学生学习安排,协调该校国际学生返沪学习;推动中瑞合作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全面开展国际高端酒店管理人才招生培养。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推进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统筹开展9种非通用语种教学;实施涉外法治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市级全年遴选资助133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

    二是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开放优势,服务国家和区域对外开放战略。促进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推行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建设高校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培养中老铁路技术人才。加强教育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托自贸区“境内关外”新机制,试点外资独立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施优秀留学生永久居留、在沪创新创业政策。打造优秀人才集聚高地,加强人才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宜居宜业环境。

    三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扩大中国教育影响力。拓展教育人文交流,在线举办2022年国际友城青少年夏令营、上海暑期学校等;依托上合组织国际司法培训基地等平台,面向1000余名共建国家官员和学者举办研修活动;举办第三届中阿改革发展论坛,发布中阿携手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勇当“走出去”探路者,9所高校在14个国家海外办学;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治理,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开展国际教师培训、参与国际教育标准制定;发挥落驻上海高校的国际平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3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教育部领导下,引进更多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推动中英艺术大学、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水平办学项目落地,优化留学生结构,发挥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作用,筹建“上海教育论坛”等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用好PISA、TALIS等国际教育测评结果,积极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机构落驻,加快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城市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