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生活” 武义县新宅镇中心小学劳动教育接地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朱郑远 通讯员 吴紫薇

4月7日早上,悠扬的起床铃声准时响起,划破了山区校园的宁静。武义县新宅镇中心小学的住校生们陆续起床,穿衣、穿鞋、叠被子、刷牙、洗脸……一(1)班学生尚子俊是整个寝室里动作最快的,当天他还有一个身份——早饭分发员。快速洗漱完毕后,尚子俊匆忙下楼直奔食堂,找到食堂阿姨准备好的班级餐车,熟练地推向了餐厅。

据了解,在新宅镇中心小学,每个班级都有早饭分发员,负责班级的早饭分配任务,这是学校开设的特色劳动课程内容。该校地处武义县南部山区,是全县海拔最高、寄宿学生最多的一所山区小学。结合寄宿制学校的学习生活规律,学校制定了一套生活劳动课程。

该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实践、习惯养成之中,涉及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任务,又丰富、拓展了学校的劳动课程和养成教育

学校前段时间开展的“春耕节”活动至今仍被不少学生津津乐道。“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家乡的大莱梯田里插秧,这是我第一次学习拔秧和插秧……”三(1)班学生陶炫宇在作文中将自己从活动中习得的一点一滴全部记录下来。

这是学校田园劳动课程的活动之一。该劳动课程以山林田地为课堂,鼓励学生就近参与劳动体验和实践。根据时令和年级特点,学校还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实践活动。为此,学校特意开辟了占地1325平方米的拓展实践基地——温馨农场。

“目前,三、四年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秧苗的栽种方法;五、六年级学生学会了采摘茶叶,初步学习了制茶工艺。”校长钟献祥介绍,采茶、制茶、插秧等都是当地特色的农事活动,学校还邀请有丰富农耕经验的劳动者进校指导,促使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发现家乡的美。

经过5年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学生的变化有目共睹:通过插秧、采茶等活动,储备了农耕知识;餐桌上的剩饭剩菜不见了,更加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主动参与到学校和家庭的劳动中,责任感及独立生活的技能得到了提升……在注重实践的劳动教育课程中,学生渐渐感受到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逐渐被唤醒。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追求劳动的长效和实效,全力开拓一块山区学生的乡土劳动乐园。”钟献祥表示,希望学生在学校接地气的劳动课程体系下,重温农耕记忆,热爱本乡本土,立志投身乡村振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四版图片     下一篇:学校如何做好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