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今日谈”中与世界对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潘瑶菁

有现代化的国民,才会有现代化的国家。公民素养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或者等待主体成人后自行获得,而是需要从学生阶段开始着手。正如朱永新《致教师》中所言:“只有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资源等问题,讨论战争与和平,讨论公平与效率,才能唤起孩子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而在当下,不少学生却与真实世界存在严重的断裂,他们安居室内,对发生在外边的重大变故无知无觉,每日浏览热搜榜单上的明星八卦。依凭这样匮乏苍白的生命经验,他们要如何读懂语文课上意在言外的文章,如何理会历史课上风云变幻的往事?

上学期的第一节班会课,我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大字:“今日谈”。我自己先下场,点评了那几天引起广泛关注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面对“外卖算法逼着小哥舍命狂奔”的争议,谈了自己的观察和看法。我讲完后告诉学生:从明天起,话语权交给你们。所有人轮流在班会课前5分钟进行题为“今日谈:我对……有话说”的时评,针对今年发生的某个社会事件进行评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突出个人见解。

本来参与度有限的班会课上,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华为芯片与创造力,疫情之下的民主挑战,从经济萧条到小区附近因大修而给人困扰的公路,从美国的总统大选到所有人投票的班委选举;而这学期,歧视女性的广告,北京的沙尘暴,疫苗接种的种种问题,近日热映的电视剧《觉醒时代》中对党史的呈现……都纷纷进入学生们的视界。当意见不同的时候,他们还热情洋溢地彼此辩论,争相说出自己的观点。

当有学生谈到国人法律意识淡薄时,我更是请了律师给他回信评论:“现代法治理论和大家理想状态中的法律意识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法律意识是一种权利义务意识。第二,法律意识是一种程序意识,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不能随心所欲。现代法治希望得到正义的结果,但是更加注重正义的过程。第三,法律意识是尊重法律的权威。要使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武力,也不是靠人情走后门。并且要尊重法律的裁决……”

当我读完律师那3000多字的长信时,学生们的掌声久久不息。我想要用这样的小惊喜告诉他们,只要发声,声音就能被其他人听到,被整个世界听到。那个得到回信的学生,后来成立了时评社团,用每周社团课的时间,组织社员们将这场谈话继续下去。他有一次聊天时告诉我,以后想要在大学读国际政治专业。我很高兴看到一个年轻人的理想被班会课上所讲的内容点燃。

在这些主动发言之后,我会和学生们谈学校布置的班会课主题,如“生涯规划”“规则意识”“红色教育”等,再谈我们存在的与之关联的班级问题。这时,学生们不仅不会有抵触情绪,反而会有一种社会批评的参与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感想被往深处推,变成了观察和情怀。而忘记了值日的任务,没做到垃圾分类,上学迟到了一点点……这些都成了让他们更为在意的公民素养。

如此切磋琢磨,学生的“今日谈”越到后来,越是让我既惊且喜。他们终于学会用自己的眼去感受世界、体会世界,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愿走出第一步。我忍不住揣度,当这些学生多年后真正进入现实,会不会有一天回想起当年在班会课上第一次有了对这个世界的担当,看到自己作为一个少年公民言说和作为时的浑身光芒?

(作者系宁波市效实中学班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