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各领域各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直接影响着教育体系各环节的质量。本报约请部分校长和教育研究者谈谈高质量学校的建设,本期关注——

□本报通讯员 陈耘琳 记者 言 宏

学校发展要有自己的范儿

主持人:高质量发展的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范儿?高质量发展的学校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李更生:一般而言,甄别一所学校的质量,我们可以从这几个维度考虑:其一,这所学校得有人,这是由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使命决定的;其二,得有貌,就是颜值高,不仅是师生校长颜值高,整个学校的校容校貌美丽高雅;其三,得有神,有精神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机制;其四,得有力,即具备超强的办学实力;其五,还得有名,即有名气,有影响,有品牌。基于此,本人认为,一所高质量发展的学校,需要具备这五个“力”:

第一,有魅力。校园环境高颜值:或高端大气上档次,或小家碧玉,具备独特的文化气象与景观。

第二,有活力。学校师生具备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一定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活力四射的。

第三,有实力。高质量发展的学校一定要具备丰硕的成果和业绩:一方面,学生成绩优异;另一方面,学校有高质量的办学业绩。

第四,有动力。一所高质量发展的学校一定具备不懈进取的动力,即办学敢创新,教学敢实验,学生敢探索,而且具备促进学校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创新和实验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第五,有影响力。高质量的学校必须在区域内有影响,就是老百姓有口皆碑,政府领导信赖赞赏,而且还常常是地方的“金名片”。当然,高质量发展的学校长久而深远的影响更多表现在对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影响。

一所高质量发展的学校所具备的力量也许并非表现在这五个方面。但是,无论什么样的“高质量”学校,都必须具有力量,即育人的力量、化人的力量、感人的力量、吸引人和影响人的力量……

李玉宇: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以为是这所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可能,而不是按照一个既定的模型复制一个个“高超”的应试者。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面对全新的挑战,我们真的需要深入思考并努力探索构建高质量发展学校的新样态,改变现有教育中存在的某些急功近利的倾向,尤其是缓解不应有的教育焦虑现象,实现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性追溯。

黄明敏:要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明确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因此,作为一所学校,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育人这一出发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此作为基点,学校要旗帜鲜明地坚定育人方向,培养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国际范的现代公民,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屈强: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是什么?他们期待有能够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伴随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以及优秀教师们形成的强大校园向心力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初中强校,有多方面的维度,包括管理、师资、生源等。所谓优质教育,应该是与社会发展同步,或稍有超前;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而非固定不变。不同的社会发展期、不同的地区等,优质教育的定位应该都是不同的。

陆琦:讨论教育高质量问题,首先需要对高质量概念本身进行辨析。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的高质量即高质量的育人。教育所面对的“人”,并非科学意义的人,而是社会学意义的人,要从不同人的需求出发,去考虑育人的三个维度:赋知、赋能、赋权。我们应该聚焦在:一是界定我们处在哪一个维度。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高质量标准,有不同的目标;相同的维度往往有相同的思维工具。二是确定我们处在这一维度的哪一个层级,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技术工具。三是思考其他两个维度对你所在的维度的影响。在信息扁平时代,不同维度的跨维发展成为一种可能。

尤信国:学校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提高升学率的问题,更要注意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追求每个学生走向自我的卓越,这个高质量的含义与过去只关注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是大不一样的。第二个维度是“全面发展”,是指“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但全面发展不能理解成“拼盘式”发展。任何一个教育活动,都应有“五育”融合的属性。第三个维度是“个性发展”,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是平均发展,是面向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差异的发展。

江卫华:高质量应是结构式的质量,这才是最牢靠的质量。高质量应该有六个维度:高质量供给、高质量需求、高质量师资、高质量分数、高质量评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陈琼: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核心元素,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永恒追求。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从评价指南反观我们的教育,我认为要树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全面教育质量观,始终围绕着育人而展开。因此,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幸福、有成长的教育

“全面”是从结果上来说,指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充分发展;指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幸福”是从效率上来说,靠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生作业量的方法得到的质量显然不是高质量的,高质量育人应该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幸福,会有终身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师生像家人一样和谐、愉悦相处,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有生命质量和幸福感。“有成长”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高质量的育人着眼于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我们要培养孩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蒋旭凯: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该包含以下六维度:前提是符合时代发展,命根是可持续化发展,根本是回归教育本源,基础是学生个性发展,关键是教师专业发展,源泉是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部要开展重构行动

主持人:高质量发展应是系统的、全面的、均衡的、可持续的、全方位的,那么学校可以通过哪些路径和方式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陈哲:要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出发,从校园空间文化、课堂教学组织、协同育人机制、教育评价体系和学校治理方式五个方面开展重构行动,重新思考学校的发展基点,牢固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着眼未来,聚焦“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改革的理念设计、系统建构、生态视野与人本立场,激发学校教育的发展活力,切实提高教育改革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加快培育教育现代化新动能。

李玉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好学校,就是要聚焦育人方式的转型,而要完成这样的转型,校长和教师是关键性的枢纽。无论是经典的还是现代的教育学原理都清晰地表明,教育者始终处在一个主导的地位,在学与教这个特定的场景里,学生是否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取决于教育者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作为教育者的校长和教师,如果不能转型,仍然以权威者的姿态,把自己作为知识的供给者、学生学习的控制者,就不可能有育人方式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好学校就难以出现。

蒋旭凯:教育要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学校文化建设,要从学校的精神传统、特色文化及当地的区域文化出发,在文化建构上用心用情用智,把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治理体系、教学实践、立德树人、人际关系、学生成长等办学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将校园文化融入校园空间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活动安排、课程开设、课堂改革、作业管理、治理机制等方方面面中,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厉俊:在文化育人的浪潮中,每所学校都在挖掘区域文化,寻找文化的支点,打造自己的特色。我发现区域里小学校园文化个个搞得精彩,初中学校往往另起炉灶探求自己的文化特色,感觉区域中特色文化百花齐放,却缺少文化的持续推进和深入研究。其实,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应该有一个好的延续。高质量的发展应该是注重阶段衔接的整体式推进,循序渐进地在学生心里厚植文化,培育情怀,培养能力。

王旭海:最关键还是夯实教学常规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特别要注意推进学本课堂,突出课堂和谐;搭建诊断平台,把握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围绕“学教和润、练评和洽”的宗旨,突出“两给、两力、探究”的要求。“两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两力”——激活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探究”——基于问题,拓展思维,自主互动,动态生成。提倡导学结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校利用大数据,采用了云阅卷系统。教师能借助此平台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并利用数据分析反馈调整教学计划。

赵骎: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评估监测通过监测、判断、评估、建议构成一个连续、动态的整体,进而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聚焦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测,其核心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监测常态教学,反馈即时信息;变革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相长;实现精准分析,打造个性档案;深化评价方式,建设命题机制。

实施教学评估监测,需要遵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原则。包括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学生层面,评估监测侧重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层面,评估监测侧重于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监测评估侧重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办学品质的优化。通过质量比对、问卷访谈等多途径的学情调查数据,多维度地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