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警惕搜题App“拔苗助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梁 伟

手机一拍,答案就来。近年来,拍照搜题App成为很多在线教育平台的引流工具。“用户体验”越来越好,使得不少学生群体对其产生了高度依赖。与之相伴的,是持续升温的争议:此类App到底是帮助孩子学习,还是助长了他们的惰性?

客观地说,搜题App的出现有其有利的一面,因其让作业习题的答案“拍”手可得,可以方便学生及时对照修改作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效率,也有助于一些家长摆脱“心有余力不足”的尴尬。从这一点来看,当下搜题App的“走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但不容忽视的是,答案“拍立得”,由此产生的弊端也颇为明显,对学生最直接的“负”影响是学生通过搜题App直接获得答案,省却了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难以使思维得到锻炼,易于养成过度依赖App、抄作业、沉湎玩手机、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教师也难以判断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教学失准,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在答案正确率方面,很多搜题App的答案其实出自网上一些大学生之手,答题水平参差不齐,不少答案并不正确,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就教学实际而言,能够自主养成良好解题的习惯,意义绝不仅仅是得到正确答案,更为重要的是在于思维方法的训练、意志品质的锻炼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充分享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那种求真求学的探索之美。而搜题App直接省略了学生冥思苦学的过程,极大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也间接剥夺了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收获知识的快乐。

教育的最终目标应是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培养具备独立自主思想、拥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执迷获取答案的捷径。由此观之,搜题App显然违背了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拔苗助长”。

鉴于此,笔者以为要正视搜题App所带来的技术双刃剑效应,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一概接纳,更不能任由其随意发展。社会各方应形成合力,下好一盘棋,强化搜题App的规范约束,取其长避其短,切勿让搜题App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