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育人是教育高质量的根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4-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校长、特级教师 罗树庚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目的是坚持“一个标准”,即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构建“两个体系”,一是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工作体系,二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深化“三全育人”,即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五育”并举,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高质量育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与落脚点。

重新制定高质量育人的指标,摆正失衡“五育”的位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忽视劳动教育;过度关注分数,弱化德育;考什么教什么,淡化美育……“五育”失衡,让中小学校胖墩多、学生近视率高和实践能力弱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中小学校和全体基础教育工作者,要确立“五育”并举的理念,摈弃厚此薄彼的短视思想;要积极探索“五育”融合、“五育”共生的融通策略;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扭转过于注重分数的不良评价导向。“五育”并举,不是做简单的加法。如果只是做简单的加法,学生的负担只会越加越重。今后,衡量教育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看学生是否具有家国情怀,是否拥有强健的体魄,是否具有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价值引领,缓解家长普遍的焦虑情绪。被“剧场效应”裹挟着的广大家长朋友,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不惜将一切投入教育“竞争”中,久而久之,家长焦虑,学生受苦。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育人,要从转变家长的人才观、引导家长客观看待差异性入手。让家长朋友不再做让“鱼儿”和“猴子”比赛爬树,让“鱼儿”和“马儿”比赛跑步的傻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干预作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价值引领和教育功能。家长为什么会被“剧场效应”裹挟?因为“剧场”里的管理者缺位了。要让“剧场”恢复常态,让站起来的人坐下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站出来,做“剧场”管理者。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做好就近入学、公民同招,不断扩大普高指标直接分配到校等,就是“剧场”管理者有所作为的一种体现。而学校积极做好幼小衔接、中小衔接工作,这就是很现实的“剧场”管理工作。构建健康良好教育生态体系,让家校社育人形成合力,使得家校社在协同育人中产生“1+1+1>3”的倍增效应。

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2020年,“内卷”成为网络热词。为了应对升学竞争,许多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学生作业常常做到深夜十一二点。为了应对升学竞争,许多家长校外增负,孩子白天在学校学,晚上、双休日、寒暑假在培训机构学。这种牺牲学生身心健康、无法确保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教育“内卷”现象,怎么克服?我们要有迭代转型、教育升级的“阵痛”思想准备;要有打破固有思维模式,进行教育重构的勇气;要有着眼未来,探索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的创新精神。要有跳出分数,跳出一时之得,跳出校园小环境,从学生一生的成长目标高度去看待教育工作、让教育回归本真的信念。高质量育人倡导的是“绿色”的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也就是说,以后我们在评判是否高质量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获得结果的过程、途径、手段是否科学与合理,学生的过重负担是否减下来了,学生的睡眠时间是否得到保障。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十四五”期间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着眼高质量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我们敢于直面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我们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