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 瑛

新冠肺炎疫情给教学活动带来极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在线教育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较少受人力和时空制约等特性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遵循,既是教师授课的抓手,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疫情之下,教材建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出版成为作者、出版者、读者的共识。

一、新形态教材释义

所谓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指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模式。

新形态教材绝非新鲜事物。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高教社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书配码”的新形态教材1.0版,通过在纸质教材上标记二维码,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微课、图片、视频、音频、PPT等)与相应教材文字内容的链接,方便学习者随扫随学。

经过几年的产品迭代,高教社的新形态教材形成了一套更为先进的模式——一书一课一空间,是谓新形态教材2.0版。在“一书一课一空间”产品系统中,一本纸质教材同时配备一门数字课程和一个方便开展信息化教与学活动的网络空间,并可得到与之配套的服务。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可以充分发挥纸质教材体系完整、数字化资源呈现多样和服务个性化等特点,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知识体系,在借助纸质教材完成知识的有限呈现后,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无限拓展,从而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服务课程教学的能力,从而让使用者获得更好的教学支持和学习体验。

二、新形态教材应用模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形态教材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纸质书PDF+网络(直播)课程。对于因疫情而居家隔离的师生而言,“网络+教材=上课”。一方面,出版社将其拥有的优质的内容资源与在线平台结合,在纸质教材不能及时送达学生手中时,在官网或其他渠道按照教学设计免费开放教材的PDF下载权限,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根据课程设计和教材内容,在钉钉、腾讯等相应网络平台自行安排教学活动。

这种方式的教与学普适面最广,但有可能出现网络资源不丰富、网络课程建设不完善、教材与网络课程不对应的情况。

2.“一书一课一空间”。以“一书一课一空间”为代表的新形态教材,可以更好地实现网络教学效果。

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姚大斌的《图形创意》为例,该教材是一本融合多种媒体形式的纸质教材——一书,核心知识点配有制作精美的视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学习。同时,还配有同名标准化数字课程并定期开设MOOC——一课,数字课程架构与教材目录大纲完全对应,学习者可以在网上实现自主学习,授课教师可以调用标准课程进行教学,并进行个性化修改,以实现个性化的SPOC教学。基于该课程所在的智慧职教平台,课程的建设者和学习者还能共享交流的网络空间——一空间,学生可以进行提问、研讨、做作业等学习活动,授课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教学资源库。除了“有形”的教材,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资源库为代表的“无形”的教材在疫情防控期间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如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的“学前教育”资源库、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资源库、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主持的“景区开发与管理”资源库等国家级资源库,在疫情期间都及时补充了相关视频、PPT等高质量素材,有些还建设了一批新课程。一方面借助库中的标准化数字课程,通过网页及App展开日常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线上视频(微课)传播中华文化、展示地方人情、教授公共卫生知识及与家庭教育、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此外,资源库还通过一些特色栏目,如烹饪资源库中的“传统养生馆”,为学习者提供增强抵抗力的食补知识,协助科学抗疫,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

三、以抗击疫情为契机,提高新形态教材建设内涵

教材承载着国家意志和社会的价值期待,优质的内涵始终是教材建设的核心要义。

1.坚持正确导向,贯彻课程思政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采取措施并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体现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无数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冲锋在前,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民本情怀;我国医疗救护人员远赴外省甚至异国他乡援助,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治病救人,可以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增强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决心和行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传达给学习者。

2.完善教材内容,体现时代需求

疫情的发生,暴露了我们在公共安全、应急处置、卫生防疫等领域的欠缺,也促使我们在教材的开发和修订中,在相关专业教材中更新与疫情相关的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急救技术、危重症监护、疾病学科知识等内容,同时也要关注在重大社会危机中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健康建设。而且,作为拓展内容(资源),教材中还可以加入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升自身修养等科学抗疫的内容。当然,完善教材内容不是打补丁,而是需要根据知识和技能的一般性质和发展规律、专业教学标准、时代需求对内容进行优化。

3.不断创新教材形式,提升教学服务水平

疫情使在线教学得到普及,教材的形式也随之更新。首先,必须持续更新优质的教学资源,使教材中的每一个二维码链接都体现动态调整。资源的开发应基于纸质教材和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保证资源与课程的匹配度,最大程度为师生所用。其次,要合理利用平台,教材与数字课程同步开发,方便师生线上线下同步教与学。再次,可以开发无纸化的数字教材。数字教材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修订,及时反馈最新的政策、需求、教学实际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