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自主研发遥感无人机 助力土司城堡遗址测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2-1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天津大学副教授李哲11月17日操纵着自己研制的遥感测绘无人直升机,在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中世纪土司城堡 海龙囤上空拍摄了全景漫游图。这份重要资料帮助 海龙囤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架无人机是我国首架40公斤级涡轮轴无人遥感探测直升机,已多次参与我国重大考古和航测项目,成为 看穿 古遗址的千里眼。该项技术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使得天大建筑学院在无人机低空信息采集建筑信息领域居于世界前列。 

无人机助力古遗址测绘

海龙囤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30公里,是唐末至明朝杨氏土司的军事古堡与宫殿建筑。海龙囤是我国首个遗址类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建于龙岩山之巅,山势陡峭,仅山后有一线窄径可攀登而上,人工测量十分困难。

两周前,李哲接到任务,利用无人机为海龙囤遗址航拍测绘,获取高分辨率照片与三维测绘数据。他研发的这架无人直升机,长2米、翼展1.5米,重12公斤,价值20万元。

无人机在李哲的遥控下,在1小时内就完成了对海龙囤 新王宫 遗址及周边部分区域的航拍、测绘。航拍画面上,从70到80米高的空中俯瞰海龙囤 新王宫 ,遗址群的道路系统、房屋结构和布局等脉络清晰。

小飞机的超低空贴近建筑物飞行,是大飞机航拍无法取代的。 李哲告诉记者, 如果靠人工测绘,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小飞机小巧轻便、耗资少,测绘人员安全更有保障。

可用红外线探潜在遗址

航拍主要是为获取海龙囤 新王宫 遗址、大场景画面,并结合随后的现场GPS控制点定位工作,测绘出三维地图。通过软件能生成图像与动画,建筑遗址的高矮、大小、基本形态直观可见。 李哲进一步解释说,无人机低空遥感与测绘是建筑领域低空信息采集的最新技术。

9年前在天大建筑系读研二的李哲在陕北调研时,就萌发了用航拍把整个边陲城堡拍摄下来的想法。开始,他想得很简单:买一个翼展不到1米的泡沫玩具飞机,带一个小摄像头,能看到空中影像就行了,总花费不超过3000元。但导师鼓励他说: 要做就做专业的! 于是,李哲自学并掌握了航测技术、遥感考古解译知识,他的小飞机历经几次更新换代。

去年研制出的这架具有 千里眼 功能的无人机,不仅拥有了机载GPS,还有自动驾驶仪。和现有机型相比,它具有振动小、机身强度及精度高等优点,如果搭载红外探测仪,还可探测潜在遗址。目前,这架无人机已在全国近20个省份进行了应用,完成元中都遗址遥感、四川广源千佛崖震后航测等多个项目。(首席记者 邵隽 通讯员 王青)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