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作业小学生力不从心 寒假可把家长愁坏-社会实践--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9-0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辑同志:我是南开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孩子已经开学了,但是这个寒假老师留的作业让我们做家长的都犯了难,除了各科基础作业外,学校还留了一些有特色的寒假作业,但是这些作业做起来不仅孩子感觉太难,就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也感觉很为难。

比如,在一项寒假
作业中老师要求:交三张在同一背景下祖孙三代的照片。此项作业的目的是通过祖孙三代在同一地点不同年代的照片,让孩子了解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变化。这对孩子的素质提高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这项作业对家长来说可就有点难了。作为家长,我就是找到了老人在某一背景下的照片,也不一定找得到自己也在同一背景下的老照片,很多家庭也不一定会刻意存留这样的照片,但老师还要求孩子在开学时必须交上这份作业。为了应对这个作业,我们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得求助朋友,让朋友用电脑做了三张同背景的照片交差了事。但是这毕竟不是真实的,我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感觉愧疚。我认为,这样的“作业”孩子根本无法完成,只能将难题留给家长。另外,家长不得已的造假行为会给孩子留下及其恶劣的印象。

本是一件好事,但却适得其反,这应该说是学校设置假期作业时的失误。我希望今后学校在布置假期作业时能多从实际出发,考虑一下孩子和家长的承受能力,不要让无奈的家长们再在孩子面前造假了。胡女士

难以完成的实践作业

记者在胡女士家中看到了其朋友为她儿子设计的这份寒假作业,照片背景选取的是古文化街,照片上的人物分别是孩子、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爷爷。胡女士说,他们家里没有刻意保存此类照片,最后只能把孩子父亲和爷爷的照片用电脑合成到以古文化街为背景的照片上。胡女士说,这个合成过程比较难,她只能托朋友帮忙。孩子也知道这个作业是假的,胡女士感觉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不好。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本市各区部分学校在布置寒假作业时还真是出现了不少让家长犯难的情况。在采访中,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在河西区某小学上学,有一项作业让家长们感觉很为难,学校要求学生在寒假期间到社区居委会参加一项公益活动,如果居委会没有这样的活动,必须让居委会开证明,以证明孩子曾经到居委会要求参加公益活动。这位家长说,他们带着孩子找到居委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没有组织社区公益活动的安排,而且居委会也不给开此类证明。学校的作业完不成,孩子心中忐忑不安,最后家长只能托人找居委会的熟人给孩子开了证明。

在采访中,一位居委会主任告诉记者,在假期的最后几天,他们给管辖区内十多名学生开了此类证明。而另一位居委会主任表示,凡是到居委会开证明的家长,居委会都要求其再到学校开一份确有此项作业的证明。这位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不了解学校布置此项作业的目的。

一些家长还表示,有的学校为了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把部分书面作业改成了实践活动。但有些实践活动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这样的作业最后都转嫁到家长们的头上了。

初衷虽好 效果欠佳

设计照片、托熟人开证明、挖空心思帮孩子设计小发明、全家上阵帮孩子编科技小报……诸如此类的寒假作业还有不少。一位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布置这样的作业,本意是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以此陶冶情操、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校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并没有要求学生非完成不可,学生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尝试。

这位老师还告诉记者,目前确实存在家长替孩子完成社会实践作业的问题,其实这并非好事,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试着自己动手去做。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实践性作业,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一方面也加强了孩子与家长、社会的沟通。家长不应该过度溺爱和包办代替,这样会导致小学生从小就缺乏责任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总担心孩子受伤害或发生意外事故,所以一切都包办代替,要什么给什么。从孩子上学那天起,家长的心就绷得紧紧的。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出现错误,家长们就早早地提醒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如此下来,孩子非但不领情,还会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家长的事情,自己学习是给家长“打工”。由于家长的代替包办,剥夺了孩子自由支配学习的权利,孩子体验不到在学习中的酸甜苦辣,体会不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快乐,自然就会出现学习缺乏主动性、责任感丧失等问题。

实践型作业应力所能及

针对此问题,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陈钟林女士认为,学校老师向学生布置的假期作业出发点应该是好的,有其积极的一面,学校是希望学生能从中得到某一方面的锻炼,比如社会实践、动手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等等。现在多数学生只知道围绕教科书学文化,学理论知识,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有的学生一旦脱离了课堂教育便会无所适从。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考出一个令本人、令家长、令老师多方满意的好成绩而不懈努力着。眼前这些特色寒假作业之所以应运而生,也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陈教授认为,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切不可追求所谓的形式,切不可让学生去完成超出自身能力的“另类”作业,布置“另类”假期作业也要因地制宜。另外,当家长的也不要去造假,孩子干不了的事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这样会使孩子们养成弄虚作假的坏习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