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5名小学生“搭伙”过暑假 一周就变味儿-暑假,天津,小学生--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8-07-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名小学生组成一个联盟,大家每天轮流做东,邀请同伴来自己家吃饭、写作业、做游戏。家长们非常支持这样度过暑假的方式,但一个星期过后,家长发现孩子们的搭伙方式有点变味了。

从期末考试之前,孩子们就商量着如何一起过一个不“闷”的暑假。年龄稍大一些的刘欢(化名)提议,周一至周五,大家轮流“坐庄”,每天到一个同学家聚会,周六日在家陪父母。

大家经过商量决定,每天消费定在100元左右。上周一,刘欢找妈妈要来100元钱,招待4名小伙伴吃饭、吃水果。第一天,大家一起做作业、看电视,并按时完成了当天的暑假作业。接着,另外4名小伙伴也先后“当家”。

第一周搭伙,小伙伴们都反映这样度过暑假的方式很不错。但刘欢的妈妈却发现,从这一周开始,几个小伙伴的生活有些“变质”了。原来,前天轮到刘欢第二次“坐庄”时,他张嘴就找妈妈要200元。“本来说好开销控制在100元左右,怎么一下子翻了一番呢?”刘欢的妈妈一问才知道,原来,几个小伙伴每天都在挖空心思招待同伴,今天有人招待大家下馆子,明天有人请客去肯德基,后天就有人请客吃高档水果,大家都在互相攀比。用刘欢的话说,谁也不希望小伙伴说自己“招待不好”,那样会很没面子。

专家观点: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

采访中,一些教育专家表示,寒暑假历来是家长和孩子最“难过”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在家没有伙伴,家长们又没时间陪孩子,彼此之间很容易发生矛盾。这样来看,“搭伙”的提议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孩子们出现攀比心理是正常现象,因为小学生年纪尚小,不懂得如何合理分配金钱。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适当介入孩子们的假期消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将每一块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而没有必要因为“面子”给家长造成经济负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