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参加物理世界杯 南开大学承办明年赛事-物理,世界杯--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8-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消息(记者于浩 通讯员陈鑫):日前,经南开大学物理学院特训的五位中学生在克罗地亚,参加了世界中学生物理学的巅峰对决——第21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经过多轮比拼,中国代表队最终荣获3等奖。这是我国第一次派代表队参赛。下一届比赛将于明年在南开大学举办,这将是中国第一次举办该项赛事。

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 Tournament,简称IYPT)是由各国大学组织实施,中学生参与的一项团队对抗形式的物理竞赛。它是当前国际上最受重视的中学生顶级国际物理竞赛。与我们比较熟悉的奥林匹克竞赛不同,IYPT是专门为物理学组织的比赛,因此它也被称为物理世界杯(The Physics World Cup)。这项比赛于1988年在前苏联开始启动,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21届。IYPT采取现场用英语进行辩论的形式,十分具有挑战性。赛事不仅需要选手具有较高的物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同时也对选手的团队合作精神、英语水平与现场反应提出了考验。

今年的比赛在克罗地亚举办,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队伍参加IYPT。以往我们对这项赛事缺乏了解。把我国引入到这项赛事的是南开大学泰达应用物理学院院长拉普(Romano A. Rupp)教授。拉普教授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2007年来到南开大学任教,是中国第一位非华裔的理科学院院长。他长期担任IYPT的独立裁判,深知这项赛事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去年在他的倡议下,中国物理学会委派南开大学以观察员身份观摩了在韩国举办的第20届IYPT,并由南开大学物理学院组织选拔爱好物理的中学生代表中国参加今年的比赛。经过笔试、面试(全部用英文进行)层层选拔,最终有5名中学生杀出重围,被选为本次比赛的参赛选手,他们全部为天津南开中学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选拔出的这五位选手在南开大学经过三个月的集训,亲自动手进行文献调研、设计实验、组织操作、编写程序模拟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物理规律。除了5名中学生,中国代表队中有南开大学物理学院的4名教师,包括副院长李川勇作为大赛执委会成员、书记孙骞教授作为IOC成员、宋峰教授作为国际独立裁判。曹学伟副教授是小选手的教练。

5月21日中国代表队到达克罗地亚开始了八天的比赛。由于这是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赛,所以在比赛开始阶段队员们对一些规则细节理解还不深入。所以比赛的前两场中国队进行的并不顺利。但是随着比赛的继续,教练组及时应对变化、调整方案。因此中国队在后面的比赛中。中国对最终取得第8名的成绩。大赛的决赛在前三名间进行,决赛的第一名为一等奖,二三名为二等奖。其余第四名到第九名为三等奖。虽然没有进入决赛,但是获得三等奖,队员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虽然直到今年中国才第一次正式参加IYPT。但是经组委会同意,中国已经成功申请到了2009年的第22届IYPT的主办权,而赛场就在南开大学。这充分体现了世界物理学界对中国的重视。相信通过参加和组织这样高水平的物理竞赛,不但会让我国中学生领略“探索式学习”的过程、增进对物理学的兴趣,而且可以让我国的物理教育界了解从中学生开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具体可行的好办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