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将联手中科院攻关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难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6-10-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消息(记者刘雁军 通讯员张国):记者10月24日获悉,在我国“十一五”首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65个项目中,南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将合作领衔一项3000万元的太阳能电池项目。这是双方继“十五”之后再度合作,也是本次天津地区唯一入选的项目。

这一项目对于提升天津太阳能电池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与国际同步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973计划项目是对国家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需要国家大力组织和实施的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实行首席科学家领导下的项目专家组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对项目的执行全面负责。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和专家评审结果,科技部从2006年申报的项目中遴选“十五”首批973计划项目,“原始性创新”是重要评审标准。

近日,科技部公布的973计划2006-2007年65个立项项目中,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合作的项目“大面积低价长寿命太阳电池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名列其中。这是“十一五”我国在光伏领域设立的唯一的973项目。

“大面积低价长寿命太阳电池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研究员戴松元和南开大学光电子所所长赵颖,研究内容主要是硅薄膜电池高效低成本制备技术和大面积高效硅薄膜电池高速成膜机理方面的研究。该项目分为8个子课题,总经费达人民币3000万元。

据了解,“大面积低价长寿命太阳电池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是在双方“十五”期间成功合作的973计划项目基础上申报成功的,也是其延伸和深化。

在过去的五年里,由南开大学光电子所教授耿新华和中科院等离子物理所研究员王孔嘉担任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低价、长寿命新型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首位的成果。依托项目成果,天津津能电池科技公司已建立起我国惟一的年产5兆瓦非晶硅和非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这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也是唯一可制造双结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少数国家的垄断,产品远销海外。

在去年的结题验收中,“低价、长寿命新型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被评为973计划能源领域的两个“优秀”项目之一。由于这一验收成绩,双方在申请下一期973项目时,不必参加首轮评审,而直接进入第二轮。在此基础上,经过逐级评审,“大面积低价长寿命太阳电池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批准。

赵颖教授和耿新华教授表示,“十一五”期间,中科院与南开大学将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深度,提高电池性能指标、降低成本,围绕平方米级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转化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实现与国际同步。在平方米级太阳能电池领域,国外至今也尚未实现产业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