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冒名顶替-冒名顶替,补习班--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6-08-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因为担心上补习班的儿子被雨浇着,当妈的急急忙忙赶到学校,可当老师喊出儿子时,母亲却愕然了:一天天看着长大的儿子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母子对面不相认。怎么样,这故事够戏剧化吧!

如此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就发生在昨天天津市某学校补习班教室外,而且这可是百分之百的真实,本人绝无半点“编剧”之功。好问“为什么”的你肯定想知道发生这一幕的原因,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不愿上补习班的儿子以每天10元的价格雇了别人替自己上课,也算是一种冒名顶替引出的生活小闹剧吧。

自古以来冒名顶替的事儿就不少,春秋时期就有著名的赵氏孤儿的例子,大宋初年又有了狸猫换太子的传说;二战元凶希特勒据说就有好几个替身,但总起来看,这种事的日趋“普遍”,几乎有泛滥之势还要算最近这几年。歌星、影星开车撞了人自然有人顶包,每年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考试总能揪出“一小撮”枪手,当然也还有不少漏网之鱼蒙混过关。某大学一次就清理出几十名冒名顶替者,有的早已毕业多年走上了工作岗位乃至领导岗位。在经济领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有太多的李逵撞上李鬼最终前者狼狈而逃而后者大行其道的新闻流传于市井坊间。

提到冒名顶替,大家的第一印象恐怕都不太好,其实也未必尽然。就动机而言,像赵氏孤儿中以亲生儿子的惨死换来忠臣之后的血脉留传无疑是高尚的,但不可否认,大多数此类故事多与负面因素有关,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几千年来总还是推崇真、善、美的,既然是冒名顶替便难免先犯了个假字。就效果而言,有的是助正义一臂之力,有的则是为丑恶撑起了保护伞,当然还有许多属于虽不正确但也无大害者。本文开头所描述之例应属此列吧。

在为父为母者看来,花了较高额的补习费而且因害怕儿子挨淋大老远赶去送雨具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作为孩子的未免有些不懂事,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心。而在为人子的一面来看,好不容易盼来的暑假还要天天去上课,当爹妈的也太不体谅儿子的辛苦了,出此下策也是实出无奈。这样看来双方都有一番苦衷,问题的症结恐怕还在于我们的教育模式,关于这一类话题又太大了,不是我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我只是在此劝劝天下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不可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对方的意志,也不可以逃避、蒙骗对待对方,凡事还是多交流的好,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更应真诚相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