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有多丰富,校园就有多美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立德树人:从故事到课程》
陈燎原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闻晋江一中大名久矣——它距离我所在的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不远。近日,品读晋江一中校长陈燎原编著的《立德树人:从故事到课程》,而心生前往一探究竟的强烈念想,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何为意料之中?该校既有大名,那么品读其校园故事,又怎能不越发向往?何为意料之外?未承想此念想竟如此强烈,因为故事一个紧扣一个、一个串联一个。通过这部书端上来的,是一席校园文化盛宴。

    故事在哪里?故事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故事在校园的每一个生命里,故事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里。故事由谁来书写?校长可以写,教师可以写,学生更可以写,毕业多年的校友同样可以写——当然,学生家长亦可以写。

    语文教师杨雅清了解林同学的内向、害羞、犹豫不决之后,寻找共同的话题与之聊天帮她解开心结,推荐她的作品入选“小作家文库”并最终顺利出版。杨老师因之而意识到,善于讲生活故事,是教师与学生顺利沟通的必备能力之一,它胜过抽象的理论与空洞的说教。林松辉把刘翼老师唤作“石鼓山上的胡子大哥”,每当学校里举办大型活动那段时间里,总能见到胡子大哥的身影。个子不高、体形偏瘦的他,戴着帽子来回穿梭是校园一景。穿梭着,专注着,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因此也就办了不少大事。

    这其中,学生写下的故事最是意味深长,最令人浮想联翩,最能成为教育之舟重新起航的起点。

    在2019级高一(1)班张立恒眼里,同班同学吴铭坤几乎是完美的成长榜样。上网课期间,他每天按照学校作息时间安排一天生活;无论谁向他请教问题,他都不厌其烦地将问题解释得一清二楚;考试后,他常常为自己的小失误懊恼不已;他热爱体育锻炼,其足球水平在班级里是数一数二的;他的理想是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就算他最终未能如愿考入清华,依然是张立恒的榜样,同样是其他同学的榜样,也是许多成年人的榜样。

    阳台被妈妈改成书房之后,家里发生着悄然变化。弟弟比以前更加用心学习,“他的目光,在书中,在笔尖,在纸上,不断流转”。妈妈研究茶艺、侍弄花草、抄写佛经,常翻心理学之类的大部头。细想之后,2020级初一(5)班的李子丹顿觉自己被家人抛在后面了。“四溢的书香里,我可不能落伍啊!我也要在每天第一抹阳光划破天空的时候开始读书,在每天第一捧月光洒落人间的时候温习一天之所学。”

    校园故事并不被围墙或大门所局限,并不局限于学校具体占地面积,学生在哪里,校园故事就可能萌芽于哪里。

    值得传播并颂扬的所有故事,真实是其唯一前提。前提即底线,也是特质。不真实的虚假的故事,即便引起过情感的波澜起伏,却与教育和成长无关,何来传播的价值?当然也就与校园文化无涉。讲求立意的深度、文采的斐然、感情的浓烈固然是应当的,然而如果抛弃“真实”二字,故事便会沦为空洞、空泛、空无,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真实,指向文字与言辞的诚恳,源于体验过经历过的处境,归于解决之道的提炼与升华。即便派出尖子生参加在福州举办的学科培训,郑志雄副校长依然认为整个高三复习备考的“根”在学校。参加过培训高考后被名校录取的大有人在,未参加培训依然被名校录取的也有不少人。因此他得出一个观点,“这说明优秀学生的培养没那么简单,想凭借几天培训就大幅度提高成绩,只能是一厢情愿。复习备考没有奇迹,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是一味说学科培训之益处,而是站在成长规律与学科认识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得出客观的结论,这就是真实。充分认识学生勤学苦练的价值和意义,何尝不是办学精神的别样提炼?

    对我这个局外人来讲,读之,仿佛许多次置身晋江一中校园里,见证了故事的前前后后,结识到许多有识有趣、有情有义、有追求有理想的“一中人”。

    故事有多丰富,校园就有多美好。美好的不只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园一景,更在于与心灵、情感、智慧、灵魂、意志等方面有关的点点滴滴里。有故事就有温度,如此则校园才是学生当下成长的乐园,才会成为毕业后人已散、情犹在的眷恋之处。《立德树人:从故事到课程》的篇幅有限,一个故事的结束也许意味着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当然,偌大的校园里,往往是许多故事几乎同时拉开帷幕,在各自的前行轨道上发生着,在各自不同的时刻或空间画上句号。或者只是暂时写下逗号,等待另外的时机或场合才宣告结束。如此琢磨着的时候,校园的美不胜收已令人感慨不已。

    只要校园里有琅琅书声,有笑容与汗水,有成长的喜怒哀乐,晋江一中校园里的故事,就会在一个个学子身上播撒下种子,在一代代学子心中与口中传诵。年深日久之后,故事即母校,母校即故事。到了那个时候,成绩、排名、荣誉与之相比,难免显露出有限、苍白的一面。教育的本质在于沉淀与成长,以故事为切入点和主要载体的育人之道显然是目光长远的创举,值得同行思考并借鉴。

    2018年起,晋江一中将素养梯度目标的实施与文化故事进行课程整合,建立素养梯度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引导和鼓励学生书写素养梯度目标达成过程中的文化故事,记录自己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节点和主要事件。故事是自由的、随性的,相对而言,课程是固化的、系统的。故事的书写既有内在驱动,又有课程的引领与推动,其主题会越发明朗,会越发成为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习惯。书写与思考的相互结合,就是参与助力学生成长,参与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旨在实现育人功能、助推学生成长的校园,更是故事酝酿、生成、传播、发酵的富矿。一般意义上的富矿有采完的一天,这座富矿却永没有枯竭的时候。晋江一中可为,许多学校同样可为。只要愿意且坚持写下去,写出来的校园故事注定是独一无二的,注定是师生成长的美好证物,注定是这所学校之所以为这所学校的重要缘由。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问题驱动 家国情怀     下一篇:用心发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