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待建立多元化及更细化的职称评价标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9-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今天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从1985年开始,9月10日被确定为教师节。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1986年,国家便开始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些年,教师职称变革“步履不停”,尤其是在岗位聘用打破“终身制”的高校。

今天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从1985年开始,9月10日被确定为教师节。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1986年,国家便开始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些年,教师职称变革 步履不停 ,尤其是在岗位聘用打破 终身制 的高校。

对高校教师来说,做研究、写论文、出成果是他们工作的 日常 ,而这些通常直接影响他们的职称晋升。文章、项目的数量、质量是否达标,轻则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审和工资收入,重则可能让教师在聘期后离职或转岗。因此,任何关于职称评审的 风吹草动 ,都牵动着高校教师群体的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已经直接下放至高校,高校可自主组织职称评审、按岗聘用。这让学术评价中广为诟病的 重量轻质 悄然发生变化,但同时不少教师期待建立多元化及更细化的职称评价标准,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量化的 硬杠杠

9年前,刘明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一所211高校任职。当年博士毕业进学校,职称直接聘为中级,即讲师。如今,9年过去了,尽管他讲授的基础课很受学生欢迎,但由于论文数量不够,刘明还没能评上副教授。

对高校教师而言,只有做研究、发论文、出成果,才能在讲师、副教授、教授的 职称进阶路 上走得顺利。年过40岁的刘明说,为了达标,自己必须努力往前 奔 。 职称评定是大事,关系着收入、待遇以及对个人的工作评价等诸多方面。

近年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备受关注。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

刘明介绍,他所在学校对教师评职称设置了 硬杠杠 ,包括论文数量、课题数量以及指导本科生竞赛获奖等, 都有量化的规定 。

记者梳理发现,基于 校评 制度,不同高校对职称评审设置了不尽相同的标准,但论文、科研项目、学术专著、科研经费等均为比较普遍的评价指标。

学校规定,评副教授需要在SCI(科学引文数据库)或EI(工程索引)上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6篇以上论文,且第一完成单位为本校;获得的科研经费需达到学院副教授平均水平;有半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授课课时达到一定数量,等等。 北京某高校理工科教师陈邵明介绍道。

评不上 非升即走

明年还评不上副教授,我就要丢工作了。 谈到评职称,张运很无奈。2014年,她以博士后身份,应聘到北京某大学任讲师。

虽在入职后不久就达到评聘副教授的 硬杠杠 ,但因职称指标不足,张运未能评上。再次参评时,由于部分论文和项目 过期作废 ,她丧失了评聘机会, 此前,学院已经有教师因为考核不合格 被 离职了。我得抓紧出成果,不然就会重蹈覆辙。

高校教师岗位聘用正告别 终身制 ,用人 能上也能下 。以北京为例,2019年初出台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规定,岗位聘任实行聘期制,期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校和教师按岗位需要、本人自愿的原则,办理续聘手续;考核不合格的,可低聘岗位等级直至解除聘用。

40岁了还没评上副高,从年轻人熬成了中年人,还得继续围着职称评审 指挥棒 转,压力太大了。 刘明说,囿于论文数量等尚未达标,他的 晋升路 还面临着诸多关卡。

记者了解到,相比于理工科,人文社科领域的高校教师更难拿到项目,在职称评审上障碍重重。很多讲授基础课的教师表示,平时教学工作繁重,加之学科没有太多前沿研究领域,因此出成果难上加难。

由于 非升即走 ,不少年轻教师面临考核, 亚历山大 ,很多副教授则苦于多年评不上正高职称。一位理工科副教授有些发愁,感觉职业生涯 一眼望到了头 。 怎么努力都上不去,想放弃做研究了,但这样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亟待建立更细化的评审标准

9月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胡文忠表示,评价标准是教师职称评价的核心问题,要聚焦于教书育人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

近年来,学术评价中广为诟病的 重量轻质 现象在发生变化, 代表作 制度正在完善。在网上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陈邵明注意到,代表性论著一项只能填报5个, 这就意味着评审时主要还是看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单纯叠加论文数量是没有意义的。

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早已破冰。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百余所高校进行了职称评审改革,逐步打破过去 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的评价导向。

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出台职称评审新政,以师生评价和课堂质量专家评价两项新指标,对 教学专长型 教授进行评审,任教33年的蒋华松晋升教授。

但同时,这件事也因 不发一篇论文也能评教授 引发关注。对此,校方称不能片面理解。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韩建刚介绍,只有公共课和基础课的老师,可以不用考核论文就参加 教学专长型 职称的评选, 不是说没发表论文的老师都也可参评,也不是说参评了就能评上。 校方表示,评审新标准的量化是难题,将不断调整、完善具体的评审标准。

有高校教师指出,虽然目前职称评审 重科研、重成果、轻教学 的标准不甚合理,但是改革后,需要拿出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否则职称评审可能会陷入另一个 标准泛化,偏重人情 的泥沼。

采访中,不少高校教师认为,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 引路人 ,科研与教学不可偏废。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亟待建立更加细化的标准,构建更加科学公正合理的考评体系。(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记者 赵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