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十八中学:“绿境”化人 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华龙网5月19日17时15分讯(向虹谕)极富仪式感和文化意味的“振钟”仪式,是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独居个性的文化标志。作为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十八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至高境界,多途径构建人才成长通道,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绿色”育人环境丰富教育内涵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精心提炼60多年的办学经验,凝聚深厚人文底蕴,塑成学校文化建设的品牌主题——“绿境文化”。

据了解,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铁山坪新校区背靠绵延蓊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绿地率达38%,绿化覆盖率达46%。校园绿地共种植黄桷兰、黄桷树、香樟、银杏、云杉、栾树、皂荚树、桂花树、樱花、蓝花楹、小叶榕等高大树木约35种3100株,紫叶李、山杏、万年青等低矮灌木约31种232万株,辅种各种竹子约1600竿,植草坪约3.5万平米。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们在优美、宜人的校园风光中,陶冶情操,不断成长。

创建“四五工程” “绿境文化”育人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本着“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办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深入减负提质,着力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

为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推出“四五工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去占领学生的业余时间。于是,学校操场上、校园心理剧舞台上、重庆科技馆、铁山坪森林公园、中法水厂……留下了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和探索的足迹。

同时,提倡学生晨练,每天半小时,强身健体;要求学生海量阅读,把阅读室建立在年级,让学生自主管理,开放阅读;采取走班选课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课程、喜欢的老师。

为了激发和唤醒学生自主教育意识,培养自主教育能力,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组建了自主教育社团。

重庆市第十八中校长罗丞表示,学校30多个社团都是由学生自主管理。目前有包括校园心理剧、摄影、书法、绘画、民乐、管弦乐、动漫、环保、气候酷派等,几乎每个学生都参加了一个自主教育社团,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凝练课程文化创新人才培养

在“四五工程”的基础上,重庆十八中进一步设立“三自三生”课程、四C课程、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百川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乘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还探索出以“三主五环”为操作模式的选课走班制。

围绕“三主五环”操作体系,学校校本选修课程从最初的14门增加到40余门,开设有“环境与气候”、“两江新区展望”等多门特色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自助餐”。

同时,学校坚持“分块重组,分段选修”的原则,将全年级学生分成两段选修。每一段又按学生选课意向、男女生比例、学习基础等均衡搭配,形成选课走班班级与课表。

改革仍在继续,探索永无止境。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正在深化素质教育,实现转型升级,努力办成重庆领先、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华名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