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唯一涉农类高职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挺进全国普通高校就业50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华龙网5月20日12时30分讯(黎立)2014年10月,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评选中,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成为我市入选全国就业50强的典型高校之一,是目前重庆市入选50强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全市唯一一所涉农类高职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5%、用人单位满意率90%以上;“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 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连续三年荣获3个一等奖”……这是一连串让人骄傲的 数据和荣誉。

 10年前,万县农校和万州工业校合并组建而成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三峡库区腹心地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曾经难度较大。

 “合并之初,学校一度在‘涉农’、‘去农’之间徘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章告诉记者,学校虽有着近80年的农业办学积淀,但由于处在全国农业教育的低谷,到2007年时学校只剩下4个涉农类专业,招生人数不足400人,就业率不高。

 如何扭转这种困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现代农业”概念。

 “现代农业是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陈章介绍,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其在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等方面,均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等。

 立足三峡库区和现代农业,学院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针对库区现代山地生态农业,学院开设了“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等专业;结合社会需求, 则开设了“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等专业……如今,学院现有涉农专业21个,占开设专业总数的62%,涉农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73%;形成了农产品生产 技术、生态产品生产和保护技术、禽畜产品生产技术三大核心专业群,以及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与服务等主体专业群。

 以黄炎培职教理念培养人才

 在合理调整专业的同时,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4年9月,该校2014级2600余名大一新生就前往成都、重庆、万州等地79家行业企业,完成了他们对职业的“初体验”。

 “怎样进行饲料的配搭、动物的防疫与检测?自己适合做技术还是营销?”动物科技系学生田茂告诉记者,通过一周的实地职业体验,自己对今后要做什么、以及学习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

 与此同时,作为“扬翔”订单班的一员,2015届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学生陈洪生,则在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下,目前已顺利到企业上岗,进入“准就业”状态。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开放式办学,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合作,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劳动者。"荣获"第四届全国黄炎培杰出 校长奖"的杨和平院长表示,职业教育是一种融教育与职业为唯一途径的新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就是要围绕行业企业的需求、做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 业能力培养。

  于是,将角色体验前置,让学生对岗位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加强校地合作,牵头组建三峡区职教集团,开展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三方联动”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探索;与重庆市农委联合开展“农机星火人才培养”;与万州区农委联合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与重庆、上海、广东等地的26家大中型企业开办“大北农”、 “扬翔”、“海南正业”等订单班28个,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紧贴行业、企业,学院适时调整、设计着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指导

 2013年,学院就根据反馈情况新增了“植物保护”专业,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财会电算化等4个专业的招生计划作出了适当调整。

 上千平方米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拥有专业化职业咨询室、甚至远程面试室等10个功能区;建立“双困”毕业生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帮扶服 务;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开展定向培养,近3年共4196名毕业生服务基层,占毕业生总数的75.28%;投入42万元,将后街2000余平方米打造成 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仅2013年就有15名学生成功创业…… 正是基于专业设置、能力培养、就业服务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近10年,该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位居市属同类高校前列。

 “2007年,学院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高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院校之一,我们就引入了《CETTIC职业测评系统》用于单招工作。”学院分管就业工作副院长杨建宏介绍,通过科学的测试和分析,更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认识自我,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杨和平也表示,职业教育在为社会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应注重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而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