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蜀中学: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做科研兴校的“先行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华龙网5月18日14时05分讯(李卓君)去年8月,重庆巴蜀中学申报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创新基地”从重庆市67个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立项为重庆市课程创新基地,成为科研兴校的“先行者”。

 该课程基地的创建,是对巴蜀中学课程改革和办学质量的肯定,也是近年来巴蜀中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教育科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体现。

 创建重庆市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创新基地

 创建市级课程创新基地是重庆市教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8月,巴蜀中学副校长刘雅林领衔申报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创新基地”从重庆市67个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立项为重庆市课程创新基地。

 巴蜀中学承担的重庆市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创新基地创新之处在于:“量身定制”的课程体系;“实体走班制”与“虚拟走班制”的结合;搭建起资源 协同创新的平台;探索普通高中“产学研”模式。该课程创新基地的创建,有利于引导学校将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也有利于以多样化 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实践潜能和创造潜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届学术年会:一所中学的学术愿景和实践

 2012 年,首届巴蜀中学学术年会正式举行,其后每年都会如期举行。每一届学术年会,学校都会邀请一位大师开坛讲学,先后有“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院士杨叔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北大中文系教授程郁缀莅临巴蜀。

 学术年会期间,各学科教研室也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同时,每一届学术年会要对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发表的论文,各类赛课等成果进行汇总、评审、奖励。

 每年的学术年会,既是一次大规模的学术巡展,也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更是一种长效的学术激励机制。

 在巴蜀中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近年来,巴蜀中学承担的国家级、重庆市级的科研课题共计30余项。单2015年,巴蜀中学就有3项 课题被重庆市教委立项为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有6项课题被重庆市教育学会立项;有5项课题立项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课题立项的级别和数量均居于重庆市中小学第一位。

 此外,学校还开展校本微课题研究,共计42项校本微课题立项,解决了学校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促进教育均衡 研发全学科、全学段优质慕课

 1500节视频微课,35000人注册,巴蜀中学“51好课网”自2014年5月启动以来,仅两年时间便达成了以上两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

 51好课网是专业的微课专题网站,每节课十分钟,专注于孩子的初、高中学习辅导,由重庆巴蜀中学教师团队倾力打造。“本着促进教育均衡,全 面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社会责任,将广受社会仰慕的优质教育资源奉献给全社会共享。”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说,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慕课研发中心,精心研发出 全学科、全学段优质慕课资源和多种专题教育慕课资源,通过51好课网站面向全社会的学生、教师、家长发布,“把好老师送到孩子身边,把好课程送到孩子眼 前”。

 未来,51好课网一是要构建全球名师资源联盟,联络全球上10000名优秀教师,共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满足更多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需 求;二是要构建多元课程体系,除了学科课程,网站还将陆续推出与学生终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专题教育课程;三是要构建“全时空学习互动平台”, 打破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限制。

 此外,为了促进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成长,巴蜀中学相继承担了多个国培、市培项目,包括重庆市“国培计划(2015年)”特岗教师(初中语 文学科)跟岗实践研修、特岗教师(初中数学学科)跟岗实践研修和重庆市义务教育提升工程之援助巫溪县英语教师培训,加强了巴蜀中学的名校辐射力和影响力, 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