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军“四渡赤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 凌素云

我在班里给幼儿们讲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幼儿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红军掉到河里怎么办?”“这么多红军,怎么渡过赤水的呢?”……

感受到他们探索的热情,我说:“你们想不想去玩水?”

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幼儿们用最大的音量、最兴奋的表情,按捺不住地尖叫:“想——”他们跃跃欲试,整装待发。

水池边,一场“大战”拉开帷幕。

一渡赤水:物资进水

“安安,你快来,我们把物资运过河去。”利利边喊边向一堆“麻袋”走去。“麻袋”是我们自制的户外玩具,里面塞满报纸等废旧材料。

“哇,你们发现了军用物资,对面的红军正需要呢。”我故作惊喜。

利利更兴奋了,独自背起“麻袋”就下水了。只见他踉踉跄跄走了没几步,就“扑通”一声倒在水里,引得同伴一阵大笑。

“军用物资湿了就没用啦。”月月在一旁提醒。

我及时将问题抛给幼儿:“重要的军用物资要怎么运过去才不会被打湿呢?”

幼儿们讨论起来。利利说:“我们造艘船吧。”

“用什么材料造船才能保证物资运送安全?”我又抛出一个问题。

“会浮起来的。”

“哪些材料是会浮的呢?”幼儿们一通猜想:木板、塑料、轮胎……接下来就满世界找材料,他们把什么都扔进水里试。

安安和月月发现,电饭锅内胆、平底锅起初能浮在水面,但稍有不慎就迅速沉入水中。

于是,新一轮的造船行动开始了。

二渡赤水:探索材料

红色故事引发了幼儿造船的想法,虽经屡次失败,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持续探索,对物体的沉浮有了初步感知。这种知难而上、勇于探索的精神,确实很像一个个小红军。

幼儿园里放置了大量的低结构材料,通过第一轮的探究,我鼓励幼儿寻找材料,为下一步的游戏创造条件。

积极的思考和操作,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呈螺旋式上升。幼儿们总结出:太小的和太重的材料不能造船。

于是,安安和妮妮搬来木板,轩轩扛来木梯,相佑滚来大油桶……

利利把轮胎放在梯子上,结果太重,梯子没入水中。利利又尝试把轮胎放在梯子下方固定,再加上月月和诚诚,三个人合力在水上推动梯子,就像一只木筏:“这样就可以运物资了。”

经过多次的试错与调整,幼儿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催生了多种材料组合造船的想法,无形中提升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渡赤水:运输比赛

看到利利成功,幼儿们都开始组合材料造船。诚诚和相佑在木板下垫了一个大油壶,妮妮和月月在木板上放了很多PVC轻砖……

我观察到,各船的稳定性不一样,但并没有提醒他们。

眼看船造好了,诚诚说:“我们来场运输比赛吧。”

“比就比。肯定是我的厉害。”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比赛开始了,月月组的船出师不利,才前行几米,船上的轻砖就陆续掉入水中,不一会儿整条船就翻了。

比赛还在继续,虽然月月极力保护,但物资还是有大半被浸湿了。两人连拖带拽,运到对岸时,船只剩架子了。

同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帮月月出主意。“要不我们再去造一条船吧。”

经过前两次的尝试和讨论,幼儿们积累了丰富的游戏经验,并且发现了很多浮力的秘密,比如:漂浮物放在支架的下面稳定性更好。

从教师的角度,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游戏环境,以及不断试错的机会,并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幼儿,引发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意识。

四渡赤水:胜利渡河

为了让船体更牢固,月月提议将小的漂浮物组合在一起。我同意她的建议,并提供给她胶带和剪刀。

于是,幼儿们回到岸上,尝试把泡沫砖、奶粉罐、矿泉水瓶用胶带捆绑在一起。

“我找到好东西啦!”月月从材料屋跑出来,手上拖着一个白色的泡沫箱。

十几分钟后,月月组的船造好了,月月迫不及待地要爬上去。

可是泡沫船太轻,失去了重心,月月连人带船翻到水里,引得幼儿们一阵大笑。

月月抹掉脸上的水,从水里爬起来又要进船。只听见“咔嗒”一声,泡沫箱裂开一条缝。

“船漏水啦。”月月只好放弃残破的泡沫船,同意加入别的组,和同伴们合作造船。

这次,剩下的两组船都在船底放足了漂浮物,顺利把人和物资一起运送到对岸。

“我们胜利啦。”“我们渡过赤水啦。”水池里充满欢声笑语。

在整个游戏中,幼儿表现出主动、专注、坚持、发散的思维品质,在多次造船行动中,开展合作,发展交往,游戏水平不断上升。

游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知识和经验的纵向深入和横向迁移。教师不用过多干预,只须顺着幼儿的思路适度介入,抛出问题,耐心等待,结果让幼儿有了自己的思考节奏,小步子不断接近目标,直至成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