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统一教材,为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助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孟 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崔建梅带来了《关于国家编写统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建议》。

代表再次聚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其迫切的现实需要。综合此前相关报道,中小学生抑郁、自卑、厌学、逆反等现象高发,自杀、自残等行为屡见报端。去年年底,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出炉,结果显示:6~16岁在校学生17.5%存在精神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抑郁障碍占3.0%、抽动障碍占2.5%,心理健康问题状况不容乐观。

相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配套并不到位。从目前情况来看,受师资和教材的局限,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形同虚设,或者是使用各种地方性教材。有些学校的课程内容甚至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行设置,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同时,学校的组织体系、师资配备、课时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兼职为主,教学评价标准等尚在探索阶段。

基于这些现实问题,由国家编写统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必要的,能从国家层面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崔建梅也提出了具体策略,呼吁从小学中高段起步,直至高中毕业,形成具有统一序列的教材,在内容上包括心理健康课程、专题教育、心理辅导等,以便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有依据、有凭借、可操作。

当然,编写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非易事,需要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兼顾共性与个性,同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教材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遵循,需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同时保障内容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此外,还要根据时代发展走向进行适时创新,以保证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凝聚情感认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