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名学生成为“作业负担风向标” 省教科院附校倒逼教师完善作业设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杨 倩

“大家注意,记录周期为每周五到下一周的周四;数据以‘分钟’为单位,取整数;老师如果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标明预计时长,你要提醒老师补上……”

3月4日中午12:00,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的会议室里,48名学生围坐一圈,专注地聆听学校教科室主任周颖讲解如何填写学校教学常规与作业管理登记表。原来,这48名学生是该校的“作业负担风向标”,正在参加本学期第一次“作业负担风向标”学生圆桌会。

“双减”政策不仅对教师布置笔头作业的时长提出了要求,还指出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以及“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于是省教科院附校从疫情防控的“健康码”中汲取灵感,创新性地设计了一套基于“风向标”的学生作业公示制度,于上学期率先在五年级和七年级两个年级中试行。

经过一学期试行,该制度不仅实现了作业公示的目的,还有效地促进了各学科作业时长的统筹协调,推动了作业布置向着关注学生成长与诉求、体现素养的方向发展。该制度也因此于今年年初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作业风向标”:学生也是校园管理者

去年,“双减”政策落地后,省教科院附校对一至九年级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作了调查。调查显示,虽然近几年一直提倡给学生“减负”,学校也早在2011年就开始推行诸如周一至周四每天有一门学科不布置课后作业的“作业限行”制度,但学生的作业负担仍是个模糊的概念,作业时长与作业量未实现有效控制。

为了清晰地掌握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想到了设置“风向标”——在每班的前段、中段、尾段学生中各选取1名学生作为“风向标”,每天记录下自己完成各学科课后作业所需的时间。同时,为了充分展现这3类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还将其分别任命为“首席作业质量员”“作业负担督察员”和“好习惯宣讲员”。

“记住,你们都是学校不可缺少的作业管理学生干部!”圆桌会上,周颖向学生们强调。作业公示制度试行一学期收效不错,本学期便在全校推行开来,共80名学生成为“风向标”。2月25日与3月4日,学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分2批召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圆桌会。会上,周颖向新加入的“风向标”学生详细介绍了作业时长数据统计的规则及不同“风向标”身份的职责。

“首席作业质量员”负责监督教师作业布置的质量,“需要如实记录每天各科课后笔头作业的难度、多样性,是否有分层次的选做作业,并且汇总班级人均作业时长”;“作业负担监察员”负责反馈大部分学生作业情况,记录是否有拖堂行为的学科,以及是否有违反“作业限行”的学科;“好习惯宣讲员”则通过宣讲好习惯,向同学传达养成习惯的意义。以3月为例,学校定下的“本月好习惯养成重点”是“两读”——“晨间朗读声音响亮,落座即读;课前诵读内容明确,齐读响亮”,“好习惯宣讲员”需要记录自己是否展开宣讲、是否以身作则、是否鼓励身边同学养成这些好习惯等。

“我觉得我的工作是很有用的,在我的宣讲、带头之下,我们班的同学学习习惯明显变好了。”五(3)班“好习惯宣讲员”于佳琪告诉记者,在她的带动下,班上的同学会积极加入晨间朗读。而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管理能力,学校还从本学期开始新增“学习行规示范员”。这个“风向标”要以身作则成为班级的行为规范示范者,并关注班上同学的行为规范达标情况,督促同学改进学习行为规范。“比如3月的改进重点是听课时手放桌上、抬头听课、认真笔记、积极互动这4个方面。”周颖介绍。

“作业健康码”:倒逼教师完善作业设计

“星期一语文作业教师预计时长40分钟,实际时长36分钟;数学作业教师预计时长30分钟,实际时长20分钟……周一至周四平均每天笔头作业时长35分钟。”在圆桌会开始前,教导处已经收到率先开始记录作业时间的五至八年级各班“风向标”学生记录的作业时长数据,开始马不停蹄地制作“班级作业健康码”。在接下来一周的教工大会和年级会议上,教导处将把各班的“作业健康码”情况,以及在圆桌会上收集到的学生对作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提交给对应的教师。

“以三至六年级为例,日均课后笔头作业总时长50~70分钟为绿码,时长小于50分钟是黄码,大于70分钟则是红码。”周颖向记者介绍“班级作业健康码”的赋码标准,“‘双减’政策提出作业不超过60分钟,但是学生做作业有快有慢,难道做了61分钟就算超标了吗?我们觉得不能这样‘教条’,所以本学期学校调整了赋码标准,可以上下浮动约10%。”

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形成的“作业健康码”,教导处还会横向统计各类“作业风向标”学生的数据,形成“层次作业健康码”。

“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同一份作业,班里的‘作业负担督察员’和‘好习惯宣讲员’的反馈信息均为绿码,而‘首席作业质量员’的完成时间却是红码——不能在教师预计的时长里完成笔头作业。找到学生、任课教师调查情况,才发现这是一份实践性作业,担任‘首席作业质量员’的这名学生思考得更深入,花了很多时间去调查、走访,所以作业时长超标了。”提及“层次作业健康码”,校长唐宇红举例说,“这样可以有效检测作业的布置对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适配度”。

通过“两码”,学校实现了对作业数量和质量的监管,同时有效倒逼教师研究作业设计。“刚开始推行这一制度时,有一些教师感到紧张,就像担心自己的健康码变黄、变红一样,看到作业码不是绿色就着急。”五年级年级组组长、数学教师董渔透露,“但其实作业的‘减负’工作我们一直在做,只是现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把学生的完成时间预估好,并且要多花点精力设计分层次的作业,让各档学生都能‘吃饱’‘吃好’,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做好了这些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以前每天的语文作业需要25分钟左右,现在差不多是20分钟。”七年级语文教师卢程佳说自己现在布置的作业比以往少了,因为“各学科之间要统筹考虑,基本上每科都自觉控制在20分钟”。至于如何科学地给作业“瘦身”,她指出,自己在设计作业时会更全面细致地考量,“有些内容就在课堂上练一练”,设计的作业也更精致了,“一些相似的、有关联的作业,就把它们整合起来”。

“教师给出完成作业的预估时间,学生对照着做,会更有时间观念。”七(4)班班主任胡诗宇说,作业公示制度推出后,学生成长明显,“自主性变强了,自习课效率更高了”。

“之前还有‘作业风向标’学生在圆桌会上反馈手抄报太多了,不喜欢这样的作业。我们也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反思:各科都喜欢布置手抄报,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手抄报?”唐宇红说,“我们就是想通过‘风向标’‘作业健康码’,把学生推到学校管理的前线。教学相长,教师能从学生的建议中得到启发,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教转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