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名教师获得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资格 义乌市宾王小学教育集团以专业赋能家校共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杨 倩

“一段回忆”家教家风宣传主题沙龙、“一次成长”智慧父母微课程研讨、“一抹温暖”萌娃当家主题实践、“一种期待”幸福我的家主题班会、“一份美好”最美全家福征集……5月9日至15日是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义乌市宾王小学教育集团的86名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格外忙碌。

一位校长的十年坚持

作为总设计,校长楼凯平自然是忙碌的,他还兼任金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金华市家庭教育优秀讲师。因而这段时间,除了指导校内的系列活动,校外的不少讲座、活动也都找到了他。

前不久,他就应邀出现在义乌市实验幼儿园的线上家长会中,为大班幼儿的家长作了一个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400多人在线收看。“孩子要上小学了,我们比较焦虑,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课?”“家里要给孩子做哪些习惯培养?”“小学入学会有测试吗?如果有,测试哪些内容呢?”……遇到了专家,家长们抓住机会,纷纷提问。

这样的场面楼凯平早已习惯。疫情之前,他经常受邀作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不仅在义乌本地,还辐射到周边地区的学校,以及部队、社区、企业等。

在楼凯平看来,家庭教育需要被重视,学校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也要考虑家长的想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能上好课,还要有指导家长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做好家校共育。“我是义乌较早做家庭教育工作的。”楼凯平说,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他会利用空余时间阅读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关注有关专家的观点文章,参加各级各类专题培训,收集各种教育案例,“我热衷于学习最前沿的家庭教育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2020年,他带领宾王小学教师团队所做的《基于“家校社共育”背景下的良好亲子关系培养的实践研究》获得金华市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近十年在家庭教育研究领域孜孜不倦的深耕,让楼凯平在这一领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后,家庭教育讲师成了“香饽饽”。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教师业务培训、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促进家校共育。

86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摇篮

2019年,楼凯平从东洲小学调任至宾王小学。“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做出效果,影响更多的家庭,就要带动全体教师一起做。”楼凯平牵头,全体教师大讨论,确定了以“爱满天下,责无旁贷”为校训,践行“以爱心传递温暖,用责任拥抱未来”的教学理念,齐心打造家校共育特色品牌。

有了统一的思想认识后,楼凯平组建了一个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无条件吸纳愿意参与家庭教育研究的教师加入,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案例研讨、故事分享等活动。楼凯平还利用承办金华市家庭教育专题培训项目专家进校作讲座的机会,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培训。受兄弟学校之邀作家庭教育经验分享时,他也会带上共同体的教师。从旁听校长演讲到在沙龙时间分享经验,再到独立开设讲座,三年来,共同体的教师们成长迅速。在2021年义乌市家庭教育讲师大赛中,共同体的6名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义乌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其中有3名被评为“义乌市十佳讲师”。

二(8)班班主任楼倩倩觉得,除了共同体的各项学习活动,学校的主题家长会对她在家庭教育研究上的推动作用也很大。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同时促进与家长的沟通,学校革新了家长会举办形式,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定期组织家长学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定主题,比如一年级的“学会鼓励孩子”、二年级的“责任心培养”等,由学校家庭教育骨干教师进行分享,家长们自主“选课”参加。

楼倩倩“认领”过“学会鼓励孩子”这个主题,因为“鼓励是每个家长都在做但不一定做得好的”。家长会之前,除了查找资料,楼倩倩更多的是和学生聊天、和家长沟通,以此了解家长鼓励孩子采用的模式及存在的误区。家长会上,她以游戏“不要想老虎”开场,结合班上学生对家长的意见以及自己带娃的经验感受,以真实的事例和专业的理论知识让家长直观地感受到有温度、有力量的鼓励是有“神奇魔力”的。“以前我以为夸奖孩子就是鼓励孩子,没想到鼓励还有这么多讲究!”家长的反馈让楼倩倩感到欣慰,她说自己很喜欢这种互动式的交流,既能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又能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这是一件很快乐、很有意义的事情。

多项举措把教师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今年1月,在金华市人力社保部门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中,学校符合报考条件的86名教师全部参加,并取得了市人力社保部门核发的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资格证书。

“家庭教育研究的春天来了”

教龄超过25年的商兰君就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资格证书。“过去,亲朋好友总是向我咨询学科上的问题,现在更多的是咨询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商兰君发现,参与家庭教育研究,特别是成为“有证一族”后,不仅家庭内部的沟通更顺畅了,自己的人缘也“更好了”,“家长很愿意找我倾诉”。

有个家长遇到事情就找她:“为什么我和孩子总是水火不容,要吵架?”商兰君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分析:“你需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来交流,而不是强势地要求她按照你的意愿做事。”

“现在,她们母女间的关系改善了不少。”说起这对母女,商兰君不无骄傲,她一直强调“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要与孩子平等沟通”。冬天的时候,她要求家长不能穿睡衣送孩子上学。“家长穿着棉睡衣,孩子难免会想‘你回家是不是要睡回笼觉,为什么我要吃苦早早出门’。”她解释道。在她看来,家长们愿意听她的,是因为自己得到了专业部门的认可,“有了证,家长就更信任你”。

最近,楼倩倩正在学生中搜寻关于“关爱他人”的典型故事,准备编写一个剧本,和学生、家长一同排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减少了线下大规模活动的举办,楼凯平和共同体的教师们商量出了一些新办法来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传播家庭教育理念。

这个学期,学校办起了《温暖月报》,有学生展示风采,有教师讲述教育故事,有家长分享家风故事,还有专家解答育儿困惑;还办起了“温暖剧场”,聚焦家庭教育热点问题,模拟家庭情景再现,教师、学生、家长合作编写剧本,共同参演制作,以视频方式推出,为家庭教育指点迷津。

楼凯平说,家庭教育促进法让他和共同体的教师们看到了家庭教育研究的春天来了,家庭教育讲师将迎来更广阔的舞台,家校共育领域更是可以大有作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