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国贸幼儿园:抽丝剥茧学蚕桑文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方笑娟)“小满节气马上来,麦粒渐黄收成开。抽丝剥茧蚕农忙……”5月17日,义乌市国贸幼儿园来了一个蚕娘,她向幼儿们讲述了蚕宝宝的一生,还现场展示了抽丝剥茧的全过程。只见蚕娘将蚕茧泡在水中,用双手将其一个个剥开,在水中分别横向、竖向拉长,同样的动作重复6~8次后就拉成了一个小小的棉兜。

前段时间,小一班的幼儿们和家长一起养蚕宝宝。蚕宝宝结茧后,教师们收集了所有的蚕茧,并专门请来蚕娘,教幼儿们煮茧、剥茧、拉蚕丝、晒棉兜,体验中国的蚕桑文化。

晒好的棉兜要叠加到10多层,再经过铺芯、上面子、绞口等工序,才可以做成一条蚕丝被。“原来做一条蚕丝被需要这么多工序。今天总共拉出了12个棉兜,我也当了一次小蚕娘,实在是太好玩了。”小一班幼儿吴嘉霖说。

“把蚕茧变成蚕丝被,这样的传统技艺孩子们甚至很多老师都是一次见到。这一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的蚕桑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知识。”该园园长许浣琪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