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就业扎堆县城,还需理性看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闻回顾 近日,名校硕博毕业生扎堆到县城就业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这些顶着高学历、名校毕业光环的“天之骄子”出现在县城的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拟录取名单上,到底是“学历内卷的无奈选择”还是“人才引进的正常流动”?网友为此掀起了一番争论。

名校生县城就业映射时代风向

□李 平

这个就业季,浙江遂昌、广东和平等县城因在“抢人大战”中胜出而火出了圈,并因引进的人才多为名校硕博毕业生在网上引发广泛争论。

优质人才能够下沉县城,是件大好事。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二线城市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强,使得县城人口流失严重,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大城市,“县城空心化、老龄化”“回不去的县城”等声音不绝于耳。在“人才强县”战略下,县城争相祭出引才大招,优秀大学毕业生有了新选择,转而把目光投向广大县城,尤其是一批名校硕博毕业生闻风而动,下沉县城,让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了强大助力。

县城之所以能吸引到优质人才,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县城建设,《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等利好政策频频出台,县城城镇化、城市反哺县城发展势头迅猛,加剧了县城对人才的渴求,于是各地纷纷推出多项真金白银的人才优惠新政,可谓“诚意满满”。

名校硕博毕业生就业的风向标,映射着时代风向标的变化。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而广大基层也为优质人才大展身手提供了绝佳舞台。不可否认的是,县城发展总体滞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较弱,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完善市政交通设施、畅通对外连接通道、推进数字化改造等,是县城下一步发展需要重点推进的领域。可以预见的是,大量优秀人才的加入,必然会让各区县的治理水平及办事效率大幅度提升,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风向变了,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在国家政策的加持及县城城镇化背景下,今后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名校硕博毕业生等优质人才大量涌入县城,助推人才兴县、人才强县。

警惕“编制狂热”,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杨朝清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提升一个地方竞争力的战略性力量。高素质人才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一些县城花大力气引进人才,彰显了人才观念的重塑与更新。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疫情带来的风险,让部分求职者趋向追求“保守的稳定”,渴望找到“铁饭碗”,迷恋进入体制内。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虽是一句调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年轻人对工作的普遍心态。大学生想要谋求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眼里只有编制,去县城、到非常不适合的基层岗位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那是非常不利于个人成长及发展的。

县城和高校毕业生本质上是一种双向选择,需要“双向奔赴”,即县城愿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为他们提供“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的机会;高校毕业生也愿意为县城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硕博就业扎堆县城是人才“下嫁”,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但县城乃至乡镇并非没有用武之地,硕士博士只要找准方向,一样可以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

尽管一些县城在“人才争夺战”中交出了耀眼的成绩单,如何将引才优势转变为发展动力和人才红利,是摆在不少地方面前的现实考题。如果只重“引才”不重“用才”,只要“面子”不顾“里子”,人才引进就会沦为“花架子”,人才也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高校毕业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没必要被编制和“利诱”牵着鼻子走,而是要真正听从内心的声音,找到契合自己的发展平台。

基层引才更需打破“唯学历”怪圈

□夏熊飞

一个地方要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如今就连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都已经开启了“抢人大战”,小县城如果不拿出些“超常规”的诚意,恐怕很难占得先机,想必这也是多个县城在待遇、补贴、住房等方面开出优厚引才条件的原因所在。

无论这些名校硕士博士是出于何种原因选择到县城就业,对于充实县城的人才储备、提升人员整体素质都是有利的。就在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要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对县城的人才数量、质量必然会提出更高要求,后续估计还会有更多县城加入到“抢人大战”中。

对于这种吸引人才到基层就业,并为人才提供优渥条件的做法,当然多多益善,其一方面招徕了人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可砸重金引才的做法,显然难以持续进行,名校硕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说,真金白银的补贴恐怕也会成为县城无法长期承受之重。

县城的发展的确需要高素质人才在关键领域贡献智慧,但一地的绝大多数工作领域显然需要更多的“普通人”去完成。可见,除了引进名校硕博毕业生之外,县城更需要的是让更多适合的人才聚集起来,让本科生、专科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优秀人才都能有用武之地。只有形成一个稳固的人才金字塔,才能汇聚多方力量,为县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靠重金引进名校硕博毕业生,俨然一次破圈出圈的引才广告或宣传片,用以提升本地在全国的知名度,从而进入更多人才就业择业的视野范围。可如此“硬核”举措显然不能当成常规手段使用,最根本的还是要打破“唯学历”怪圈,根据本地发展需求精准引才、人岗相适,不问学历重在能力,方能实现人才规模的可持续增长。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县城能够为各类人才成长及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营造起了良好人才生态,又何愁吸引不来优秀人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